close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四五卷)  2001/12/26  澳 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45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讚佛,

雲音菩薩讚頌:   【爾時雲音淨月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 即說頌言。】

  這一段是說偈的儀式,意思跟前面一樣。菩薩在這個地方讚歎 的一共有十一首偈,內容是讚歎佛往昔修學十地的行果,也就是修 行十地修因得的果報。十一首頌可以分為兩個大段,第一個大段就 是第一首頌,它是總說,意思是講佛的果德大用,由於往昔在因地 修行所成就的。第二個大段就是往後的十首偈,從第二首到第十一 首,每一首是讚頌一地。

第一首:   【神通境界等虛空,十方眾生靡不見,如昔修行所成地,摩尼 果中咸具說。】

  這首偈是總讚。地上菩薩,在經論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 的講法,這是什麼原因?佛法的修證愈往上去,境界愈微細,換句 話說,與我們的知見愈去愈遠。不但我們感到困難,六道裡面就算 是天人,乃至於十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法子完全 清楚的理解,大概所能夠理解的也只是一個彷彿。又何況教下像天 台大師所判的「藏通別圓」,賢首大師講的五教「小始終頓圓」; 我們講登地,是圓教登地還是別教登地?賢首家,它是終教、還是 頓教、還是圓教?這裡面的差別就很多。地上菩薩真正的明心見性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轉八識成四智,這是我們在一般 大乘教裡面常常聽到的。《華嚴》這是圓頓大法,他所講的比大乘 要詳細,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   『神通境界等虛空』,一般講神通是講六根的能力,到地上菩 薩恢復了。眼以色為境界,就是眼見的是以色相為對象,這個時候 他的見量、他能夠見到的這個量跟虛空法界相等了;換句話說,盡 虛空、遍法界沒有他見不到的。聞性的量也恢復了,聞性的境界是 音聲,盡虛空、遍法界的音聲。虛空法界我們知道,這裡頭是無量 無邊的剎土,諸佛剎土。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每一尊佛的教區都 有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無量無邊眾生,他們談話的聲音,乃至於情 與無情有心無心所發的音聲,風吹樹木、風吹草原都有聲音,大海 的波濤也有聲音,地上菩薩沒有聽不到的,障礙沒有了,「境界等 虛空」。鼻聞香,無論什麼樣的氣味他都能聞到,盡虛空、遍法界 ;舌根、身根、意根亦復如是,神通境界等虛空。   『十方眾生靡不見』,這是說登地的菩薩。十方無量無邊諸佛 剎土裡面的眾生,這個眾生不僅包括人,我們常講九法界眾生;說 九法界眾生還是侷限於有情眾生,眾生實際上包括無情,因為眾生 兩個字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就太複雜了,絕對不是 單純的。植物、礦物,乃至於我們虛空當中日月星辰,那是星球、 是世界;世界與世界之間,我們今天講太空,太空當中有許許多多 的現象,靠近星球我們知道有很多不同的雲層,這些現象無一不是 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稱之為眾生。所 以眾生的含義,大是諸佛剎土,小是微塵,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 。地上菩薩沒有見不到的,他為什麼能見?到後面經文都會說到。   『如昔修行所成地』,他往昔多生多劫修行成就今天的地位。 這就好像我們現在在學校念書,拿到了學位,「地」是真正的地位 。阿羅漢是學位,辟支佛也是學位,菩薩也是學位。菩薩分很多等 級,地前有十信位的菩薩,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迴向菩薩,這 在佛法裡面不是真正的地位,是一種相似的地位。真正地位是初地 以上,經上稱菩薩摩訶薩,加上「摩訶薩」就是代表地上菩薩,他 已經登地。像我們最近念的雲音淨月菩薩摩訶薩,這不是普通菩薩 ,而且是摩訶薩地位達到圓滿,是等覺菩薩;大經裡告訴我們,無 量劫修成的,不是三個阿僧祇劫。『摩尼果中咸具說』,「摩尼果 中」就是究竟果位,諸佛如來在究竟果位裡面為我們宣說。「具說 」是具體圓滿為我們說明、為我們介紹,這是總說。下面這十首, 一地一地來介紹。我們先看初地:  

 【清淨勤修無量劫,入於初地極歡喜,出生法界廣大智普,普 見十方無量佛。】

  我們念這首偈,心裡面自自然然產生無限的羨慕之意,什麼時 候我們能契入這個境界?古人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 富貴。」富是富裕,圓滿的智慧德相;貴是超過世出世間一切有情 眾生,九法界有情眾生無與倫比;這個九法界是包括十法界裡面的 聲聞、緣覺、菩薩。不但如此,他還遠遠超過一真法界裡面三賢位 的菩薩,不可思議。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提示的,初地略說 四個意思,第一個是「加行多劫」,『清淨勤修無量劫』;「諸論 皆說地前為一僧祇,已為無量」,一個阿僧祇劫已經是無量,我們 都沒法子計算;「更有異說」,還有別的說法。像《仁王般若波羅 蜜經》「奉持品」裡面講五忍菩薩,講到伏忍菩薩上中下這三品, 下品是初賢,十住菩薩從初住到十住修行經歷一個阿僧祇劫。往上 去,中賢十行位的菩薩從初行到十行要經歷兩個阿僧祇劫,加上前 面就三個阿僧祇劫。上賢位十迴向的菩薩從初迴向到十迴向要修三 個阿僧祇劫。   初地菩薩修四個阿僧祇劫,二地菩薩五個阿僧祇劫,三地菩薩 六個阿僧祇劫,七地菩薩修十個阿僧祇劫,八地菩薩修一千個阿僧 祇劫,九地修一萬個阿僧祇劫,十地是百萬阿僧祇劫。所以地前不 是指十住十行,那個不算,地前單單指初地前面的一個位次,那就 是十迴向。十迴向菩薩修三個阿僧祇劫是這個講法的。很多經裡面 都是講三個阿僧祇劫成佛了,這個說法很多,也有它的道理。因為 十住菩薩、十行菩薩他的相不明顯,到十迴向菩薩這個相就相當明 顯,所以講三大阿僧祇劫是專門講十迴向菩薩,也就是初地之前這 一個階段的菩薩。這些聖者初入地的時候,就是證得初地,都以為 究竟成佛了,他不知道還有上面,以為登地就圓滿、就成無上正等 正覺。這些說法,清涼大師講都是佛方便說。為什麼?佛要是說出 修行成佛要這麼長的時間,把人嚇到了,誰也不願意修,時間太長 了。說三個阿僧祇劫還行,還可以接受。   所以《寶雲經》裡面講,實實在在是經歷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 。到我們這部經「華藏品」裡面還有細說,再詳細的來講。我們曉 得,佛說法有方便說、有真實說。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才真正了 解淨土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可貴。這個法門是當生圓滿成就的法 門,說實在話,要不是深入大乘,不知道這個法門的可貴,不知道 這個法門的希有。於是怎麼樣?把它看輕了。好了,你學別的法門 ,大乘經裡面講的都是實話,佛並沒有否認,佛不否認那就是真的 ,你要想成就要經歷無量劫又無量劫。如果你真正信得過淨土法門 ,持名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彌 陀四十八願裡面講的,釋迦牟尼佛也給我們多次介紹的。阿惟越致 菩薩是什麼地位?七地。照《仁王經》上那個講法,七地菩薩要修 十個阿僧祇劫才能證到八地,八地菩薩要修一千個阿僧祇劫才能證 到九地。諸位想想,能不念佛嗎?念佛法門一下就到七地,而且後 面的進展非常快速。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明瞭、真正覺悟,為什 麼文殊、普賢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實在講這些事實真相沒有人 說,說老實話,說了也沒人相信。   我們今天學淨土學了不少年,這些話頭一次聽到,善根深厚之 人一定感到無比的慶幸,真的就像入於初地極歡喜。我們現在沒有 入初地,我們現在是知道淨土法門,接受了淨土法門,比入初地的 菩薩還要歡喜,真的是法喜充滿。所以念佛念不下去了,念了厭倦 了,法喜不能現前,什麼原因?你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這決不 是我們學淨土讚淨土,你要是用這個眼光來看,那你就錯了。這是 一切大乘經上講的,我們從讀誦、學習大乘經裡面我們明白了。古 大德常說「百千萬劫難遭遇」,一點都不假,你要是把這一生的機 會失掉,真可惜!這一生機會如果失掉,你決定又去搞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不知道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未 必能遇到淨土法門。難怪彭際清居士感嘆的說:淨宗法門是無量劫 來希有難逢。我們遇到了,不能認真修學,祖師大德極力的來勸勉 警策,依舊是麻木不仁,你說有什麼法子?真的像地藏菩薩所講的 「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地藏菩薩也感嘆,真的是如此。所以, 到這個世間來了,我們自己發現了,自己明白了、覺悟了,先度自 己,這比什麼都重要。如何能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取得往生的條件 ,這是希有的因緣,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事。我們沒有講到這個經 文,我要這樣說法,很多人不容易接受;講到這一段,經文給我們 印證。   往生的條件一定要牢牢記住,「淨業三福」,這是基礎。《無 量壽經》三輩往生品裡面,經文總有四段,上中下三輩,最後一段 慈舟法師給我們判定的叫「一心三輩」,那是修學其他法門的,也 得一心,發願求生。四個段落當中,前面三段「發菩提心,一向專 念」。什麼叫菩提心?經論上講得很多,我們也常常在一起研究討 論學習。這麼多年來,我為了方便初學,用另一個方法來講菩提心 。菩提心有體有用,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為我們說的「至誠 心」,真誠到極處,這個心是菩提心的體。什麼叫誠?我們每一個 人都自己以為「我很誠懇,我已經誠懇到極處」,他說這個話確實 不是欺騙人,是他誤會、他誤解了。這種誤解事情在佛門裡頭太多 太多了。十迴向的菩薩剛剛入初地,他都誤解,以為他已經究竟成 佛,何況我們?他不知道上面還有二地、三地到十地,還有等覺, 他不知道,他以為證得初地就是究竟成佛。我們的智慧道行怎麼能 跟他相比?   所以今天我們把菩提心誤會了,以為我們真有了,這是平常事 ,說老實話是正常事。菩提心果然發出來了,你是什麼地位?圓教 初住地位。《仁王經》裡面伏忍位下品地位,已經超越六道、超越 十法界;換句話說,六道凡夫所犯的過失,你決定沒有了。哪些過 失?你用六波羅蜜來檢討一下,就清楚、就明白了。慳貪是過失, 惡業、瞋恚、懈怠、散亂、愚痴,過失多了!佛講這六種,六波羅 蜜是對治這六種過失的;無量波羅蜜門是對治無量無邊煩惱習氣的 。菩提心一發,這些粗重的煩惱習氣完全沒有了。我把菩提心的心 體用兩個字來說,「真誠」,真誠心就是菩提心的本體;深心是菩 提心的自受用,這不好懂,我說了六個字:「清淨、平等、正覺」 ;迴向發願心我說了兩個字,「慈悲」,慈悲心。所以「真誠清淨 平等正覺慈悲」這五種心,合起來就是大菩提心。我們的心是不是 這個心?也就是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與這五條相應不相應?果然念 念都與這五條相應,我們真的是發菩提心了。發菩提心之後,「一 向專念」。   現在問題在哪裡?一向專念的人很多,確實一天有念十萬聲佛 號的,念三萬、五萬我見得很多。他能不能往生?很難講,要問他 有沒有淨業三福的基礎,有沒有真正跟菩提心相應?淨業三福十一 句,我們要認真做到。三福裡面有發菩提心,在第三條頭一句,「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慈悲心 ,就是迴向發願心。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問題是我們要 把它真正落實,要把它真正的做到。這個樣子念佛,我們的條件、 我們的標準,「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了,我們取西方淨土才真正有 把握。在修行證果時間上來講,超過一切菩薩果位,他們要無量劫 才能成就,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就了。   那你要問,這個法門是什麼人提倡的?我老實告訴你,普賢菩 薩提倡的,文殊菩薩同意的。普賢菩薩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 近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就跟進,以身作則,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 法身大士發願求生淨土。這個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看 到這個氣象、看到這樣的事情,能不動心嗎?能不覺悟嗎?要真正 修行!我把淨業三福落實在三部經裡頭,這三部經要多多的讀,把 裡頭最重要的教訓趕緊落實。三福第一福落實在《十善業道經》, 第二福落實在《沙彌律儀》,第三福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 換句話說,這三部經就是所有大乘法門修行的基礎,你要沒有這三 部經,你修學大乘,包括念佛求生淨土,你沒有基礎。   也許有人要問,這說起來實在不是容易事情。對的,確實不是 容易事情,你以為成佛那麼容易、那麼簡單!佛講這個法門叫易行 道,其他法門叫難行道,兩者比較一下,你就曉得佛講的話是真的 ,確實是易行道,一生能成就;你修其他的法門無量劫,「清淨勤 修無量劫」。我們在這一會裡面講真實話,不是給你講方便話。「 三大阿僧祇劫」是方便話,方便話不是妄語,地前十迴向菩薩修行 確實是三大阿僧祇劫登地。真實,是這麼個說法。   我讀這首偈,感慨萬千!也許有人問,確實我們看到有些老阿 公老太婆,他們念佛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好像他沒有 《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些基礎, 他怎麼能往生?意思就是說他不懂發菩提心,他一天到晚就是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老實念佛。而且念的時間不長,三年五載他就預 知時至,不生病,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我在講席裡面常常舉諦閑 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早年,大概總是 在三十多年前,台南將軍鄉的一個老太婆,大概念佛都是三年,站 著往生,預知時至。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世間的一等老實人,她 雖然沒有學,往生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她統統具足,萬緣放下,一塵 不染,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她沒有一個妄念,所有一切法門 統統具足;《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這個說 法不是我在這裡胡說八道,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到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只緣西方極樂世界,只想阿彌陀佛, 這個心就是圓滿的大菩提心」。你想想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 悲」是不是統統具足?果然具足!   雲音菩薩偈頌

第二首:   【清淨勤修無量劫,入於初地極歡喜,出生法界廣大智,普見 十方無量佛。】

  這一首頌我們雖然說了很多,意思沒有盡,還要做一個補充。 我們從這個地方真正明瞭修行證果有易方便,古德講的淨土念佛法 門是易方便,確確實實是門餘大道,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一條修行 證果的捷徑。讓我們在一生當中,正是古德常說的「不歷僧祇證法 身」,無量阿僧祇劫不需要經歷,我們在一生當中就能證得法身。 但是經論裡面所說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一定要做到。然後你確實 有把握往生,你才真正得法喜充滿,你才會做出真正念佛人的好榜 樣。這個好榜樣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 處。你想想看,西方世界這樣的菩薩,七地以上的菩薩,六和敬還 說什麼?不必說了,圓圓滿滿的做到了。所以你要是有把握往生, 你處事待人接物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你對待一切眾生,甚至於 冤家債主,你對他都非常歡喜、非常愛護、非常照顧,就像諸佛菩 薩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一樣。   第三句『出生法界廣大智』,真的,初地菩薩的「廣大智」, 我們雖然是念佛人,沒有契入這個境界,有相似的。「出生廣大智 」,清涼大師說,菩薩「生如來家,見法實性」,見法實性就是禪 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得妙觀察、平等性智故」,這個時候真正 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真的轉了,初地菩薩 才真的轉了。由此可知,三賢位的菩薩雖然講轉識成智,是相似位 ,我們用天台大師的六即位來說就很容易理解。我們今天求生西方 極樂世界,我們是在什麼地位?在觀行位,也就是說我們很認真努 力在學習的這個地位,「觀行」是學習,就能夠降伏煩惱習氣。我 每天念佛,我每天誦經,每天拜佛,每天斷惡修善,為什麼?為法 界一切眾生,包括我的冤親債主,我不為自己,這叫觀行位。心量 自然就拓開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地上菩薩;我們在前 面第一首偈裡讀到的「神通境界等虛空」,神通就是六根,六根的 境界跟虛空法界一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是真的得 到了。三賢位的菩薩是相似的得到。   我們今天沒有得到,沒有得到就要學習,觀行位。不能不學, 要認真努力來學習。而且我們修學的成績得要天天有進步、年年有 進步,保持著不退轉。怎麼能保持得住?要讀誦大乘你才能保持得 住,你要不讀誦大乘你就保不住,你就會被煩惱習氣所轉。大乘經 典不必太多,專修淨土的這幾種,如果沒有時間、沒有能力讀誦這 些大乘,你就依靠「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就依十條,這個好辦,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不貪、不瞋、不痴」,你就依這十條。這十條,三輩往生裡頭有, 往生正因裡頭有。由此可知,一部《無量壽經》就夠了,淨業三福 都在裡頭。我一生就依這一部經,每天讀誦、受持、為人演說,淨 業三福統統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念佛肯定往生。   這個時候,你雖然沒有妙觀察智,看到你,有一點像,為什麼 ?你把世緣看淡了,你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了,一心嚮往西方極樂 世界。我在這個世間是做客的,是來觀光、旅遊的,我何必認真? 過幾天我就走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自然看淡了,看淡了你什麼 都放下了。別人毀謗我,不計較,放下了,侮辱我、陷害我,統統 放下了;恭維我、讚歎我,我也不會生歡喜心,對這個世間毫無留 戀。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好,不再計較、不再執著,你們大家說怎 麼好就怎麼好,我沒有意見了。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再起心動念 、不再分別執著,什麼都好,你們大家覺得怎麼好就怎麼好,有一 點點像平等性智,有一點點像妙觀察智。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由破分別我執」。你要曉得 ,我執有兩種,一種叫分別我執,一種叫俱生我執。你破了一部分 ,分別我執這個「我」的執著,你放下了;換句話說,不再分別執 著這個身是我,第七末那跟四大煩惱常相隨的脫節了。末那識,哪 四種煩惱常相隨?時時刻刻結合在一起,真的一剎那都不會中斷。 第一個我見,見就是見解、就是分別執著,你分別執著有個我,實 在講是末那識的一分,你把這個執著是我,我見。《金剛經》前半 部破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後半部破四見,「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哪些人破我相?三賢位菩薩破我 相了,十住、十行、十迴向。什麼人破我見?初地以上,登了地, 我見破了。所以三賢位破四相是相似位,登了地破四相四見是分證 位,境界不一樣了。我見破了放下了,我愛也放下了,世出世間一 切法不再有我愛的;我痴放下了,不再有我痴。我痴放下了,智慧 就現前,自性般若智慧就往外透了;我慢沒有了。這是四大煩惱, 我見、我愛、我痴、我慢。   我們念佛人在現前雖然沒有這個功夫,要知道如何破我執;你 只要把這四大煩惱放下了,可以說你是觀行位中的破我執,你在做 了。我見沒有了,你對於一切眾生你能生平等心,我們常講平等對 待、和睦相處。為什麼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常講,修行功夫從哪裡 看?看你處事待人接物,什麼樣的人你都能跟他處得好,你修行算 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觀行位。這個人不能相處,那個人跟他處 不好,你完全是凡夫,一點功夫都沒有。為什麼?一分一毫你都不 肯放下,這個對於往生產生嚴重障礙。心裡想往生,實際上你去不 了。所以我常常教人為什麼那麼樣強調「六和敬」?六和敬是你功 夫剛剛得力,你所表現的決定是六和敬的境界。見和同解,他跟我 解不同,我跟他解同;換句話說,我不再攀緣、不再執著,我可以 隨緣。那有什麼不好相處?很好相處了。我不再執著我的成見、我 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覺得怎樣怎樣」沒有了,「恆順眾生,隨 喜功德」,總沾一點邊了。你們大家說什麼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 ,只要不出大紕漏都好。實在有嚴重不善的後果,我會給你提示一 下;如果不是很嚴重的不善的後果,都不必說了。   像往生這個事大,哪些嚴重的障礙我不能不說說,我要不說我 對不起你們。說出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 的事情,我的本分做到了。你能信、能解、能行,恭喜你,我們同 願往西方;你要是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慢慢來,反正西方 的因已經種下去了,來生後世你總會去的,到時候我們還會相聚在 一堂,不過往生西方在時間上有先後差別不一樣。諸位真正了解這 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一切眾生平等。   我愛放下了,這個很重要,這是貪煩惱。我痴放下了,心地明 瞭,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我慢放下了,慢是瞋恚的一分。貪瞋痴 ,雖然俱生的習氣有,分別的這個煩惱放下了。分別放下就是我們 常講的伏煩惱,煩惱雖然沒有斷,確實控制住、不起現行,這樣念 佛往生沒有障礙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特別是在人事 環境當中。我們面對著善緣順境,絕對不起貪戀之心。住在這個世 間就像住旅館一樣,明天我就離開了,這裡有什麼好留戀的?惡緣 逆境亦復如是,沒有一絲毫瞋恚心。這裡不好,我還是跟大家處得 很好,我明天就離開了嘛!何必跟人結惡緣?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 、和睦相處,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乃至於對一切動物 、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我們只有一個真誠清淨平等的感恩之心。 我到這裡來旅遊,雖然時日不長,他們對我的照顧、對我的供養, 我不能不感激。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四大煩惱常相隨」不能 不放下它,這個事情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因為你還沒有能放下,阿賴耶識裡面含 藏著無量劫的習氣種子,這時候還沒有能轉得過來。開始也是從觀 行到相似、到分證,阿賴耶沒有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就不可能轉 成成所作智。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佛在大乘經上告訴 我們,到如來果地轉八識成四智才到究竟圓滿,所以「出生法界廣 大智」。這個時候初地菩薩他們已經在因地上轉了,把第六第七轉 成智;這兩種智慧轉過來,他就『普見十方無量佛』。前面總說, 「神通境界等虛空,十方眾生靡不見」,他為什麼能見?轉八識成 四智。六七因上轉,他已經轉;五八果上轉,他還沒有完全轉過來 。因上現在已經轉過來了,慢慢的果就會自自然然跟著轉了。所以 他不是同時一下就轉過來,因轉過來之後,果慢慢的成熟,這個道 理我們能想得通,不是很難懂。「普見十方無量佛」跟第一首偈「 神通境界等虛空」相應,跟「十方眾生靡不見」相應,你看這個果 德多麼殊勝!確實是我們希求的。   可是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菩薩 ,他們確確實實煩惱沒有斷,八識沒有轉,但是他的智慧、神通、 道力跟地上菩薩相等。這是什麼原因?不思議法,真的是難信之法 。菩薩修行無量劫到這個程度,你怎麼這麼便宜?你怎麼一生就成 就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夏蓮居老居士偈子裡,「難信難 信真難信」,它是實話。不是說我們人難信,菩薩難信,聲聞緣覺 難信,怎麼可能有這種法門?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 覺菩薩都搞不清楚,這都是真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能了解,要 不發心認真學習,那就是李老師的話:「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 痴人,那就是狂妄之士,他不修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正常人他一 定接受,一定認真努力修學,他在這一生當中會成就。現在請看二 地:   

【一切法中離垢地,等眾生數持淨戒,已於多劫廣修行,供養 無邊諸佛海。】

  十地菩薩跟前面一樣,他們所修學的跟諸位說還是十波羅蜜。 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每一首偈都有四個意思,一句是一個意 思。第一句舉法標名,他所修學的這個法門說出來了,『一切法中 離垢地』,這是二地菩薩;「垢」是煩惱的代名詞,二地菩薩修持 戒波羅蜜。『等眾生數持淨戒』,這個「淨戒」不是五戒、十戒, 我們今天看到五戒、十戒都覺得太多,都覺得受不了。比丘戒二百 五十條,都感覺得很困難。到二地菩薩他們所持的戒,這個戒就是 我們一般講的規矩、守規矩。佛家常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那是 凡夫地所修的。這是聖人,是菩薩摩訶薩;換句話說,盡虛空、遍 法界一切剎土,剎土裡面所有一切眾生,菩薩跟他們相處,決定不 犯過失,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我們修行說是功夫不錯了,他 心裡頭還有妄念,比起一般人這個妄念微細,跟菩薩比這個妄念非 常粗,非常嚴重。我們比要往上比,不能往下比。往下比自己好像 就覺得很滿足、很不錯了;往上面一看,自己差很遠,才能提得起 警覺心,才能夠奮發向上,自己知道自己不足。   我們修淨宗的要不要學習?要,為什麼?增高品位,這是對自 己來說的,這是自利。利他更重要。我們表現種種守法的形象,那 是我們『供養無邊諸佛海』,我們能不幹嗎?我們拿什麼來供養諸 佛如來?拿什麼供養阿彌陀佛?拿什麼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拿什 麼供養九法界一切眾生?沒有別的,只有守規矩、守法,做一個好 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佛教的代表,就是佛教導這一個學生的代表 。我們像不像?像,那是佛的好學生、好弟子;不像,是佛門的罪 人。最低的標準是三福六和,如果這個標準沒有,正法就不能住世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幹法?沒有別的,為佛法、為眾生,我們幫助 正法久住世間。我們要不認真修三福六和,我們就是希望這個正法 不要住在世間,我們在破壞正法,在毀滅正法。諸位想想,破壞、 毀滅正法,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夏蓮居老居士不知道說了多少 遍,這個事情要「真幹」!不是敷衍的,不是裝假的。你要不是真 幹,你錯了,敷衍塞責,搞假的不搞真的,我們一般人常講的陽奉 陰違。果報在哪裡?我們可以說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報在三 途,三途當中的地獄,不是餓鬼、畜生。為什麼?因為你對不起佛 教,對不起諸佛如來,對不起一切眾生,問題在此地。   淨宗學會成立,我們訂了五個修行的科目,簡單明瞭,希望淨 宗的同修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它相應。我們做佛的好弟子, 這個「好」說實在話不是十分的好,能做到三分四分就不得了,至 少我們不是在滅佛法,不是在毀棄佛法。世間人看不見我們,九法 界的神靈他們看得見,我們起心動念,他們知道。你看看地上菩薩 ,只要登了地,他們六根的能量就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一舉一動 ,他看得清楚,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他那個神通、他心通,遍知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起心動念,所以我們能瞞過誰?要說瞞人,那 真是自欺欺人。我們做不好,什麼原因?愚痴。經沒看懂、沒聽懂 ,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做不到。應當做個,我這個水 平很低,三成四成。實在講一成都做不到,幾個人能做到一成?   說老實話,做到一成不能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二成;換句 話說,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聖同居土下 下品往生。《觀經》上佛講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是什麼人?都是 造作五逆十惡之人。我們是不是造作五逆十惡?是!「我沒有殺父 母,我沒有殺阿羅漢,我也沒有破佛身血」,沒錯,這些罪名好像 你都沒有,你破壞了佛教形象,你知不知道?這個事情嚴重了。破 壞佛教形象,等於破和合僧,五逆裡頭犯一條就是阿鼻地獄罪。所 以我這個形象不好,出去讓人家議論,讓人家批評,我就對不起佛 ,就對不起九法界眾生。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起心動念還是想搞 特權,不守規矩。「不守規矩,這才是值得榮耀的事情!」以為這 是榮耀,不知道這種心態、行為造阿鼻地獄的業因。規規矩矩的那 種人,在你心目當中那是愚人,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的這個人 ,往往這個人往生了。你們想想看,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誰 瞧得起他?修無師,誰瞧得起他?真幹!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 ;你不尊重他,他尊重你;你往三途,他到極樂世界。   我們老實講,學佛那個「痴」很難斷。我們這個痴是非常非常 嚴重,怎麼說都不開悟、都不回頭,我們在旁邊看到很難過,但是 無可奈何!我最近這些年講經,講得很詳細,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 。覺悟的人有,少數,太少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的,多數,不知道 回頭、不懂得規矩,這是真的。佛在《無量壽經》,對我們這些發 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幾句安慰的話。苦口婆心教誨,別人不領情,並 不感激你,他也不懂,他也不會照做;佛說,這些人「先人不善( 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聽佛這幾句話, 心平下來了。知道這些可憐的眾生,他是真可憐、真愚痴,他先人 沒有教他,所以他種種的過失,不要去怪他。他確實是要墮落,那 沒有法子,諸佛菩薩都救不了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我們能盡到 的、盡心盡力做的,可以說都已經做了,問心無愧了,我們對得起 這些人。   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一定要讀誦大乘。《大方廣佛華嚴經》 是大乘當中的大乘,古來祖師大德們公認的,這是一乘教。一乘大 法,古大德只說了三種,《華嚴》、《法華》、《梵網》,超過一 般的大乘。世尊在《法華經》上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會權歸實,《華嚴》、《法華》、《梵網》,是一乘大法。有能 力、有時間、有這個緣分,深入這個,好!為什麼?對於自己境界 決定提升,對於自己斷煩惱生智慧肯定增長。可是諸位一定要知道 ,淨業三福是基礎,十善業道是大根大本。尤其世尊極重要的開示 ,「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一切世間是九法界;這個法 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就能離 九法界苦。再加上持名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圓滿成就。十善業道 不能不懂,不能不行。   這首偈子裡頭不能不持戒,持戒念佛。『已於多劫廣修行』, 前面我們讀過,這些菩薩們修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持戒 決定具足,就是包含其他的九個波羅蜜,持戒就圓滿,真的是「一 即一切,一切即一」。以這個來「供養無邊諸佛海」,不只四百億 佛。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阿闍王子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 人家這裡「供養無邊諸佛海」。我們要努力、要精進,決定不能夠 得少為足,那就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