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道德經 (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二、無極圖一○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無”無形無象,無色無聲,無臭無味,無熱無寒,無左無右,無前無後,無內無外,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無情無思,無善無惡,恍恍惚惚, 沓沓冥冥,無徵兆,無端倪,至虛至空,故稱“無”,此“無”本來無名,老子勉強把它稱為“道”。此“無”即“道”。 古人云“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無極”即“無”即“道”,道家用無極圓一“○”表示。 此“○”並非沒有,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備,無所不涵,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無所不至,它的實際是“有”,是宇宙萬有所從以出的唯一總門。無此則無一切。 “無”即“○”,涵陰陽二氣,是陰陽二氣的合和與統一。陰陽二氣,一正一負,互相吸引,相互補充,必抵消中和為“○”。因此“○”似無非無,此虛無之體只是相對於有色有相事物而言的一種狀態,一種形式,是假無真有,假虛真實,假空真物,它是含藏一切的最大的“有”。“○”不是沒有的,而是物質的一種初始狀態。此“無”在《老子》書中論述頗多: 一章曰:“無,名天地之始”。 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十四章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二十一章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不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以上這些生動的論述,都是對“無”、“無極”即“道”的描繪。這說明“道”是純粹、素樸的物質,但不是普通的常見之物,,而是虛無之體,是先天一氣。說它“無”,卻能化生萬物,說它“有”,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搏而不得。“道”是這樣一種無形而又真實存在的東西。 “道”的這些體性,被後來的道家人物歸納為“虛無”、“自然”、“純粹”、“素樸”、“恬淡”、“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十大特徵。 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 “道”體現於人謂之“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曰:“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這就是說,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可睹,無端倪可察,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露的、無意的,而不是人為的、故意的、彰示的、炫露的、外在的、形式上的。它的特性、功用與“道”相似。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樣特徵,二者一脈相承。 “道”的十大特徵,“上德”全部具備,“上德”的特徵,就是“道”的特徵。 “道”和“上德”的基本特徵是“無”,用圖表示,即是“○”。這一“○”無所不在,無所不含,無限圓滿,至善至美,是至高無上的本體。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子是我國偉大的自然主義哲學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經》,亦稱《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詞意錘煉的哲理詩。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像寶塔之巔的明珠。 璀璨奪目,照耀著我國的古老文化,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等各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無論對於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而且蘊藏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猶如汪洋大海,內容包羅萬象。它以罕見的深度、廣度和精度而著稱於世。不僅驅使著古代萬千的學問家之作注,探其玄秘,釋其奧義,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科學家步入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古今中外,研究和注釋《老子》的人難以計數,有關著述汗牛充棟。在古代,有從養生方面研究和注釋的,如河上公、呂洞賓;有從哲學方面研究所和注釋的,如王弼;有從政治權謀方面研究和注釋的,如唐玄宗、宋徽宗等等。各述己見,莫衷一是。在現代,則有從科學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和注釋的,有人認為此書是一部養生學著作;有人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有人認為是一部政治著作;有人認為是一部兵法;有人認為是一部科學著作等;等等。眾說紛紜。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又有合理性。“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從某一側面來理解,把它當成某一局部的東西,是盲人摸象,顯然是片面的。從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世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從這方面來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現代,一些人根據西方哲學概念,把“道”解釋成了“物質”、“精神”或“規律”。這些解釋都有不符合《老子》本義。“道”即不是有形的“物質”,也不是思慮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道”是先天一氣,混元無極,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氣場,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玄妙的自然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原始材料。“可道”、“德”、“下德”都是“道”的派生物。 只有正確理解了“道”,才能正確理解“德”,從而以此為鑰匙,正確理解《老子》全書。 從常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通常的經驗和知識,順著常規的思路,不可能對“道”的妙諦的真正的徹悟。因而,一般學者,由於未能從萬有中超脫出來,他們從各個側面理解“道”,從常識的觀點說明“道”,由此偏離了《老子》的本來意義,勢所難免,對“道”的片面理解必然造成對《老子》一書的歪曲解釋,理沒這本書的重大價值。 道教把老子奉為始祖。《道德經》是道教的基本經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是《老子》一書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學說的精華所在。 道教本身對自己的基本經典《道德經》有傳統的理解,這種理解和一般人的理解大相徑庭。 道教對此書的秘機是師傳口授,代代相傳的,對其玄理奧義是在修真養性的長期實踐中理解、頓悟的。據傳老子百六十餘歲而去,他本人就是功夫極深的修煉家。他所闡述的大宇宙的基本原理,只有在人身的長期修煉及直覺沈思中才能徹悟。“道”在天,亦在人;在身亦在心。筆者躬身研究道學三十餘載,謹研《老子》、《莊子》、《周易》二十餘年,對“道”尤為殫精竭慮,悉心研探,在長時間的修持中悟解。為《老子》作注,是多年研討、靜悟的結果,實非一時之願,一日之功。在中西文化融合,老莊研究所成為熱門,道教養生法風靡世界的今天,用道家自己的方法和觀點,對《道德經》作以基於本來意義的闡釋,把其中的科學精華挖掘出來,使之宏揚於世,為振興中華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服務。 《道德經》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幾部分。筆者認為:“道”和“德”乃是一無極圖一○;“可道”與“下德”則是太極圖一⊙。八十一章的全部內容可以由這兩個圖囊括無遺。只要理解了這兩個圖,就抓住所了全書的根本,就可以此為鑰匙,打開《道德經》這一神秘宮殿的大門,理解全書,以下從縱橫兩個方面用此二圖對“道”、“可道”、“德”、“下德”作一闡釋。

以上是引用樓觀台住持任法融所述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不積章第八十一 

不積章第八十一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不徙章第八十 

不徙章第八十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左契章第七十九

左契章第七十九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水德章第七十八 

水德章第七十八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天道章第七十七 

天道章第七十七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柔弱章第七十六 

柔弱章第七十六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貴生章第七十五 

貴生章第七十五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司殺章第七十四 

司殺章第七十四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天網章第七十三

天網章第七十三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 畏威章第七十二 

畏威章第七十二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  不病章第七十一

不病章第七十一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玉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兵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仍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爭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勝者不怒。 善戰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寶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海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德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輔物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幾於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文章標籤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