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0七卷)  2001/12/3  香港 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507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眾,十普菩薩各得一門 ,

第二句:   【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得一念中現無盡成正覺門,教 化成熟不思議眾生界解脫門。】

  這一門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塵塵皆成正覺」,這個已經是 無盡,「方是正覺一門」。「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如出現品辨 」,到底下一品會詳細說明。「隨所成正覺門,調生亦爾」,教化 眾生,「故云成熟不思議眾生界」。大師註解裡面為我們說出一樁 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經上常講的成正覺。我們一般初學對於成正覺 這個概念很模糊,大師在註解裡面把這個境界講得很清楚:「塵塵 皆成正覺」,這才叫做正覺門。由此可知,一覺一切覺,絕對不是 說某一部分你覺悟了,另一部分還沒有覺,那不是成正覺,這個境 界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一念中現無盡成正覺門」,這就是一覺一 切覺。   菩薩德號『普德最勝燈光照』,佛法裡面講到智慧光明常常用 光來做比喻,日光照白天,月光照夜晚。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燈光 都能照到,所以講日月燈光就是講圓滿的般若智慧,代表這個;這 個地方雖然沒有說日月,說了一個燈,當然全包括了。「普德最勝 燈光照」,德、慧都具足,菩薩摩訶薩一定具足圓滿的德慧;雖然 沒有到究竟圓滿,像月亮一樣大概也是十三、十四靠近滿月,如來 果地上我們稱為究竟圓滿,摩訶薩證得圓滿。他所修的法門「一念 中」,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一念中現無盡成正覺門』;換句話 說,二念就迷了,就不是正覺。《彌陀經》上世尊教導我們「一心 不亂」,一念就是一心。他這個法門關鍵就在這一句「得一念中」 ,一念就是無念,有念就不一。但是這個無念,經論裡面講得很好 ,無妄念、無邪念,不是沒有正念。什麼叫正念?「無盡成正覺」 ,這就是正念。所以我們要懂得,一念是正念,二念就是妄念,所 以你落二三。二說的是意識、末那,三再加上阿賴耶,我們常講三 心二意,才起念就落在三心二意,於是就變成凡夫知見。   這個地方不僅是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這不是普通的菩薩 ,跟普賢菩薩同一個名號的「十普」,都加上一個普;由此可知, 至少這十位菩薩也都是等覺菩薩,所以他們智慧說圓滿,一點都不 過分,菩薩地到頂頭、到等覺了,圓滿的智慧德能。這裡面給我們 的啟示,我們要修德,我們要修慧。德從哪裡修?德從放下修,放 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面修得 來的,只要真正能放下,最後把那些妄念都要放下,恢復到正念, 也就恢復到一念、一心,宗門裡面所謂「識得一,萬事畢」,修到 一心、一念,世出世間事全都解決了,不再是問題了。這是真實的 功夫,自自然然「現無盡成正覺門」。這一句就是四弘誓願裡面「 法門無量誓願學」,怎麼學法?得一心就學到了。不得一心,你只 能通一個門,你不能通一切法門。這個地方是通一切法門,這樣你 教化眾生、成熟眾生數量當然不可思議。就像世尊當年在世示現的 一樣,無論是什麼根性的眾生遇見了佛陀、遇見了法身菩薩,他們 有能力,首先有能力觀機,然後應機施法。所以一切眾生遇到諸佛 如來,沒有一個不得度。   我們要想得到這樣智慧能力,發願幫助九法界苦難眾生,這是 正確的。如何滿願?這要靠修德。修德裡面的綱領就是看破、放下 ,看破一分,我們就放下一分;看破兩分,我們就放下兩分。看破 跟放下是相輔相成的。一定要勇猛精進,佛法裡面菩薩唯一的善根 就是精進,一懈怠就沒有法子不墮落;古人所謂「逆水行舟,不進 則退」,你要不精進,你決定退轉;你想保留在那個地步,保不住 的,決定退轉。所以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真精進,一定知道克服 自己的習氣毛病,最重要的放逸、懶惰,這個毛病是與生俱來的, 不是學得的,多生多劫的習氣,一定要改過來,要奮發自強。所以 學佛、學道或者是學世間的學術,說實實在在的話,都應當是在年 少;年輕時候有體力,年老體力衰了,想精進實在講太難了。我們 一般人年輕的時候貪玩,尤其現在這個花花世界,外面誘惑的力量 太大,你要是敵不住誘惑,你會被境界牽著走;學習的大好時節因 緣要是過去了,到你四十、五十想學的時候後悔莫及。年輕的時候 ,說老實話,三天三夜不睡覺,精神飽滿,有體力、有本錢;五十 六十以上就沒有這個能力了,一天睡眠休息時間不夠,你就感覺得 體力支不住,這是衰老的現象。   又何況現前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眾生都墮在邪知邪見裡,對於古 聖先賢的教誨完全不能接受,所以這個社會,我們要是讀讀從前的 歷史,現在的社會反常。史書裡面記載著善惡因果報應的事情很多 ,現在好像做惡事沒有看到報應;你做好事沒有看到善報,你做惡 事也沒有看到惡報,大家對於因緣果報這個事情非常冷淡,所以他 敢胡作妄為。是不是真的沒有因果報應?如果你要是細心留意觀察 這個社會,因果報應這些事就在你的周邊。諸佛菩薩、諸天善神還 是常常向你發出警告,可是我們迷得太深,我們的頭腦被五欲六塵 沖昏了,變成麻木不仁,沒有知覺了;在這種狀況之下,那就是西 洋宗教裡面講的末日就會現前了。末日是什麼?算總帳!不是一個 一個的跟你各別算帳,算總帳。我相信他們宗教經典裡面所說的, 我信上帝,我信末日;我看現在這個社會,末日距離我們愈來愈近 了,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我還能看見,末日之來太可怕了。有沒有回 轉的餘地?宗教典籍裡頭答案是肯定的,東西方古老預言裡面所講 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只要人心能向善、能回頭,斷惡修善,算總帳 這個日期可以推遲,災難的程度可以減弱。我們想想今天有幾個人 肯回頭?有幾個人肯聽聖賢教誨?   不過話說回來,佛家經典裡面常說,共業裡面有別業,也就是 共業裡頭有不共業,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只要自己真修。《正法念 處經‧觀天品》,我們在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畜生道修成菩薩,畜生 能修成,能生天,在天上是菩薩的身分,為諸天眾講經說法。欲界 天依舊貪戀五欲六塵的享受,這些菩薩為他們說法,我們看了很感 動。世尊為我們轉述的,我們相信世尊絕對不會講假話,世尊絕對 不會編個寓言、編個故事來教導我們,我們要這樣想法那就錯了。 《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如語就是事實真相是什麼就怎麼說法,不添一點也不減少一點,如 語!我們應當相信。三惡道的眾生都知道悔改,佛法裡面講懺悔, 所謂是受這個苦報受得太多、受得太重,阿賴耶識善的種子啟動了 ,想回頭,知道過去做錯了。只要有這一念,這一念就有感,菩薩 摩訶薩就來應,感應道交,他來教你,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修行證 果。這個經上所說的『教化成熟不思議眾生界』,你們看看這一句 是不是今天所講的多元文化?眾生後面特別加個「界」,不同地區 的眾生、不同族群的眾生、不同宗教信仰的眾生,無不是平等的對 待、平等的教化,決定沒有分別。才有分別心,分別一定有執著, 你修得再好,你出不了六道,諸位要記住。   一般的宗教他們有分別,他們有執著,行!沒問題,為什麼? 他不出六道輪迴。他們生天生到哪一層天?只要你仔細觀察,他有 沒有捨棄五欲?財色名食睡他有沒有放下?如果放下了,他不在欲 界,他在色界;如果是貪瞋痴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沒有放下 ,我們肯定他在欲界天。他在人間確實是個善人,但是他很執著, 他有分別。菩薩教導我們最低限度要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才是辦 法,不能脫離六道不算成就。縱然你在六道裡面你修得不錯,你修 到無色界天了,四禪八定,那個定功是有時間性的,那個時間就是 他的壽命。六道裡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佛給我們說他的壽命 八萬大劫,這壽命太長了,我們無法想像;可是他總有到的一天, 壽命到了,他出不了六道,只有再墮下來。墮到哪裡?我們一般人 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他墮地獄,從最高的地方墮下來墮到底部 。你要問什麼原因?你去看經,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要想脫離六 道,那就不能不從煩惱上下功夫,要斷煩惱。   煩惱裡面頭一個要放下自私自利。如果稍稍有一點自私自利的 心,你要是真的修道人,我相信你不願意在這個世間住了。為什麼 ?這個世間會令人寒心,怎麼會搞到這個樣子?人與人之間道義沒 有了,仁義沒有了,恩義沒有了,情義也沒有了。從前的社會還能 維繫在五倫八德的境界當中,到這個人間來值得來一次;現在這個 社會,無怪乎善神都遠離了,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了。這些神明我們 肉眼看不見,但是有一類大心的凡夫,六道裡面也有一些很慈悲的 天神,鬼神裡頭也有很慈悲的,過去生中這個善根福德因緣深厚的 ,雖然看到現在這個社會這麼混亂,他還是不忍心捨棄,依舊全心 全力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哪一類眾生?我們能想像得到,善根福德 有相當深厚的基礎。為什麼?這種善言善行他能聽得進去,聽了之 後他還能感動,不管他能不能做到,能做到那是善根福德特別深厚 ;受感動聽了會流眼淚、會痛哭流涕,依然做不到,他有善根福德 ,善根福德不夠深厚,這些人是值得這些善神擁護幫助他。   所以善神離開,我們知道有一部分離開了,有一部分很慈悲的 他不離開;這些不離開的我們也能想像得到,大多數都是諸佛如來 、菩薩摩訶薩示現的。為什麼?他不是凡夫,真正是凡夫會受不了 。全心全力、真誠至善對你,你的回報是惡意的,絲毫不領情,對 你還毀謗,還要加以侮辱、陷害,所以凡夫沒有法子忍,凡夫忍耐 是有限度的。六道裡面諸天天神也是凡夫,他煩惱一品都沒有斷。 果然斷煩惱了,見惑斷了,他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 薩,行!他能夠忍受得了。煩惱沒有斷的會受不了,我們不能夠怪 他,不能怪他不慈悲,我們自己本身也一樣。我們如果沒有斷煩惱 ,沒有發大菩提心,怎能不退轉?住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思?這都 是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   我們今天住在這個世間,說實在話,也是希有難逢的因緣。為 什麼?在這個環境裡面要淘汰,快速的淘汰下去;如果要成就,同 樣的也是快速的向上提升。大風大浪,禁得起考驗,這個往上提升 、提升得快;大風大浪禁不起考驗,墮落也快。我們這個修學環境 是個非常環境,不是平常環境;平常環境說老實話,進得很慢,退 得也慢。今天的環境是大起大落,對一個真正發心修行的人來說未 嘗不是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正法念處經.觀天品 》裡面善時鵝王菩薩,這個菩薩的身是一隻大鵝,畜生身;為天眾 說法,勉勵這些天眾要聽聞正法,不可以放逸,要親近善友,廣利 眾生,說的話說得很多。菩薩現這種身用意很深,讓我們看到畜生 都修行證果了,我們要不好好的修,連畜生都不如。我們看到許多 鬼王說法,《地藏菩薩本願經》大家念得很多,都很熟悉,婆羅門 女要救她母親,參觀地獄的時候遇到無毒鬼王,鬼王來接待她,鬼 王給她說法。   一切畜生種類這裡面都有菩薩摩訶薩在當中示現,一切畜生也 都有修行的、善根深厚的,為什麼會墮落在畜生?佛在經典上都有 詳細的說明,修行裡頭一念差錯,墮畜生身。像安世高那個同學, 這個很多同學都有印象,過去生中他跟安世高是同學,明經好施, 也是個講經的法師,歡喜布施。托缽的時候托的飯菜不好,心裡感 覺到難過,就這一個錯誤的念頭;他對這個念頭很執著,常常犯, 墮到畜生身,墮到蛇身,我們稱龍王,龍王是蛇身。這是舉一個例 子,為什麼大修行人會墮三惡道。你功德雖然沒有,你的福德在, 到畜生道裡面也當王。我們看到孔雀王菩薩,鳥有王,獸裡頭有王 ,佛講得很多很多。所以他們過去生中有善根,諸佛菩薩、法身大 士對他們並不捨棄,無論他在哪一道,佛菩薩會示現同類身去幫助 他、去教化他、去成熟他,真的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他就在他那個道,就是他那個身相,畜生的身相也好,餓鬼的身相 也好,一樣修行證果,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對於這些動物不 能夠輕視。   螞蟻,螞蟻裡頭也有王,確實有蟻王菩薩;墮落在螞蟻這種身 裡面,也有真修行人一念之差,愚痴,墮落到這個身。誰去度他? 蟻王菩薩,也常常給他們講經說法。他哪一天覺悟了,他就成就了 ,他從螞蟻這一道也能生到天道;覺悟了,他還用這個身給天人說 法,讓天人感動。我們不修行,豈不是連螞蟻都不如嗎?所以他不 必再轉成人身,他確實有能力變化成人身、變化成天身,他不變, 這是他的大慈大悲,用這個形相來教化眾生,警覺眾生。所以這裡 講的是「教化成熟不思議眾生界」,意思在這個地方。我們讀到這 個經文,至少我們的心這個心量要拓開,不再斤斤計較,不再分別 執著,我們對於這個世界一定要做到「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對 待一切眾生生平等心,喜悅相縱然生不起來,一定要生平等心。在 這裡頭練,這就是修行。這個人欺騙我、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 ,正好是我修學、修行的對象,我如何能在這個境界裡面不念舊惡 ?不再討厭他,反而能夠同情他、憐憫他,為什麼?他愚痴,他才 會做這些錯事,我現在比他進步得很多了,為什麼?我不會造他這 種惡事了。這兩下一對比,就知道自己境界提升了幾個層次。如果 我們吃虧上當了還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我們的功夫絲毫進展都 沒有,依舊是個凡夫。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真修行人的好 境界,真修行人的菩提道場。我們要懂這個意思,教化成熟我們才 有分。   

「同生眾十普菩薩」第三句:   【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得修習菩薩福德莊嚴,出生一切佛 國土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修行福海,嚴出剎海」。十普菩薩,實在講 完全說的是弘護正法。護法的意思說得很多,弘法說得也不少。第 一尊淨德妙光菩薩摩訶薩是護法的模範,第二尊是弘法的模範,我 們現在看到『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這也是護法的典型人物, 很值得我們學習。今天佛法的衰不是衰在沒有弘法的人,衰在沒有 護法的人。我們看到熱心護法的也很多,是的,他有福沒有慧,所 以護法工作做得不圓滿,往往有偏差;有時候就錯得太離譜,反而 障礙了正法。有一些護法有慧沒有福,知道怎麼護持,沒有這個緣 分,沒有福報,所以護法一定要福慧雙全。我們在此地看「普光」 ,這是慧;「師子幢」,那是福;就像我們前面看到「淨德妙光」 有福德、有智慧。世出世法往往把修福擺在前面,修慧還擺在第二 。你們要不相信,你看華嚴會上這兩大菩薩,普賢菩薩修福,文殊 菩薩修慧。普賢菩薩護法,他是如來長子,文殊菩薩弘法,是如來 的庶男,擺在第二,你們想想這個味道。這是正確的,這個沒有偏 心,這是公平的;事實,那就像經上所講的「法爾如是」,這是自 然的順序,決不是人為的排列。   因此每一位學佛的同學,無論你是在家、是出家,首先學佛法 ,這個很重要。所以連鵝王菩薩都勸諸天大眾要聽經、要聞法、要 親近善知識,這是先決條件;自己具備弘法的能力,要發心修福護 法。也就是說,真有弘法的能力,了解大法,對一切眾生殊勝的功 德利益要護持;護持佛法的人決定是內行人,外行人沒有辦法把正 法護持好,內行那就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這樣的大善知識才能 夠領導正法、護持正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道場的主席是方丈 和尚,他是大菩薩,他的使命就是護持正法,正法久住,教化成熟 這一方的眾生。   現在已經不是像從前講的一個地區,現在不是,現在是全世界 ,教化成熟全世界的眾生。為什麼?現在許多道場都有網路,在台 灣有很多道場他們都相當富裕,這有大福報,他們都有電視的頻道 。佛光山有,慈濟有,有自己的電視頻道,他們教化成熟全世界, 這不是普通人。換句話說,福有了,慧有沒有?要有大福報、大智 慧,全世界的人都得他的利益。大智慧能包容,他作校長,他作主 席,他沒有分別執著,全世界的善知識他都會聘請作他的教員,這 是全世界佛法的領袖。如果他有門戶之見,底下弘法人員他是有選 擇性的,自己不歡喜的他就不請,以自己利益為主,而不以眾生的 利益為主,這就沒有智慧。真有智慧的是沒有自己,我們常常講「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沒有自己的利益,只有 一切眾生的利益。   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今天衛星電視頻道就是佛教的大道場, 能有這個機會,就要把佛教所有宗派都要在這裡開課,聘請世界上 最好的老師來擔任教學。現在聘請老師不難,不一定要到你電視台 裡面來講演,就在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他自己的道場就可以錄像, 把錄像帶拿來播放上課就可以了。不需要勞動這些善友,可以利用 就近的這些設備,把它做成資料,按照時間來播放。這個世界上無 論居住在哪個地區,他想學什麼法門,就像辦學校一樣,可以先把 這個訊息傳達出去,看看有多少人想聽這個法門、想學這個法門, 然後我們再選經、再選教員。真正從事於弘護工作的善知識決定沒 有成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修行人在這個世間,佛教導我們的「 隨緣而不攀緣」,哪個地方有邀請,哪裡就去了,不是住在一個地 方。   出家人,這是特別講出家修行人,過的生活行雲流水,沒有一 定的地方;到處參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首先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哪裡有緣到哪裡去,成就自己的圓滿後得智。誰邀請你?護法的大 德他來邀請。大概一般護法都是長老,為什麼?他們過去都是從事 於弘法的內行人,弘法到老了,老了的時候結的緣廣,跟眾生廣結 善緣,一生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到晚年福報 一定現前;福報現前的時候就做護法,從前是作教員,現在可以作 校長了,要把年輕的弘法的善友帶起來,要幫助他們、成就他們。 我們今天遺憾的就是住持、護持佛法的大德缺乏弘法的經歷,所以 弘護都出了問題,令人感到遺憾。但是事實雖然如是,我們知道一 定要盡一份心力,全心全力去做,把弘護的工作做好。   說到弘護正法,首先要培養正知正見的善友。這個事情在現代 確實不容易,為什麼?真正修道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世 尊遺教裡頭有兩句話必須徹底做到,第一個是以戒為師,第二個是 以苦為師;換句話說,你不能持戒,你不能吃苦,那就難了。真正 修行人是很苦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做出榜樣給我看,九十五 歲這樣的高齡都沒有人照顧,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住在一個很 小的房子裡,十五坪;香港是講平方英尺,大概是五百呎的房子, 一個小房子,小客廳、小佛堂、一個臥房。想照顧他的人很多,他 拒絕。九十五歲以後才讓學生們照顧他的生活,兩年他就往生了。 他往生的時候九十七歲。這是末法時期真正善知識做出好的形象給 我們看,無論什麼事情自己處理自己做,哪有那麼大的福報吩咐別 人,叫別人去做?沒有這個福報。   我在台中十年,當中有五年我自己燒飯,我向他學習一天吃一 餐。以後出來講經,韓瑛館長護持,我自己不要燒飯、不要洗衣服 ,我的福報就超過我的老師了。但是多少年來在海外弘法我沒有侍 者,我就是孤家寡人一個,在許多國家城市去行走,言語也不通; 但是事先聯絡好,一下飛機他們就見到我,就接待,一站一站的時 候統統聯絡好,沒有助手。看看現代年輕法師出去都有好幾個侍者 跟著,我很感嘆,他們的福報超過我了。這福報一代比一代超過了 ,德行、道行、學問能不能超過前一代?這個問題不能疏忽。假如 我們的德行、道行、學問不能超過前一代,這個福報享了很容易墮 落。為什麼李老師不受學生的照顧?當然最重要的是做模範給我們 後學看,這是真正的用意。第二,也證實他有體力,有能力自己照 顧自己,不需要別人照顧;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自己體力衰退了 ,沒有這個能力了。他做榜樣給我們看,這是教學,這是現身說法 ,把如來、法身菩薩、真善知識那個樣子做出來給你看,我們才有 學處,看到那個樣子:哦,原來是這樣的!   也有人想照顧我,我為什麼不接受?你們想想這個道理不難懂 。我要一接受,底下一代就變本加厲。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 會接受?諸位要記住,釋迦牟尼佛的侍者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什 麼時候當釋迦牟尼佛侍者?二十五歲。我們就能想到,釋迦牟尼佛 示現成道的那一天,阿難出生;世尊示現成道之後就在鹿野苑開始 教學,教五比丘。世尊一生教學四十九年,就算是五十年,前面二 十五年釋迦牟尼佛沒侍者,到第二十五年的時候阿難出家,發心做 他的侍者;這個他可以接受,是他的小堂弟,也知道將來他是傳法 的人。世尊滅度之後,集結經藏是阿難跟迦葉兩個人的工作。釋迦 牟尼佛開始弘法利生前二十五年,都沒有侍者,做給我們看的。難 道他沒有福報嗎?王子出身,讓家裡派幾個人伺候都很容易,都不 難。為什麼要這麼做?做給後學人看的,給後學人樹立一個修行人 的樣子,我們現在講形象。這些地方我們讀經、我們讀史,不能疏 忽。我們向佛學習,要在這些地方下功夫。首先要認識清楚,年輕 作威作福那個習氣很容易養成,無量劫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貪瞋痴慢 業習種子夠多的了,現在看看一般人那種排場、場面,你看到很羨 慕,也想獲得,你沒有想到那是什麼因果?真正學道的人,念念當 中不能忘記宇宙人生真相裡面的性相、理事、因果,時時刻刻提得 起,這個樣子才能保持在菩提道上,沒有走向歧途,沒有退轉。   我們今天勇猛精進做不到,確實天天是在向前進,於是這個地 方菩薩教我們,『修習菩薩福德莊嚴出生一切佛國土』。讀到這一 個單元的經文,心量跟前面確實不一樣了,每一句裡頭都加上「一 切佛國土」、「一切眾生」,心量確確實實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十普菩薩為我們示現的,為我們展現出這種形象,我們應當修福 。福,福德,加上一個「菩薩」,不是人天的福德,不是二乘的福 德。菩薩福德怎麼修?跟人天二乘沒有兩樣,事相上完全相同,用 心不一樣。為什麼?世間人有分別執著,二乘人雖沒有執著,有分 別,菩薩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樣修福是菩薩的福德;也就是 說不著相,修福不著修福的相,佛門裡面的術語叫「三輪體空」。 天天修福,念念修福,心地裡頭連痕跡都不著,這個福德是清淨的 福德、自在的福德,果報不可思議。用這個福德「莊嚴出生一切佛 國土」,這是我們要記住,應當要學習的。

第四句:   【普寶燄妙光菩薩摩訶薩,得觀察佛神通境界無迷惑解脫門。 】

  清涼大師註解,「以深妙智,觀難思境,故多處不迷,多劫不 厭。」這幾句話說得好,但是關鍵在第一句「深妙智慧」,如果我 們沒有深妙的智慧就難辦了。菩薩德號『普寶燄妙光』,名號裡面 就含藏著深妙智慧。「普」,心裡頭沒有一物,《六祖壇經》裡面 講的「本來無一物」,這個心就普;普遍法界,普遍虛空,是一個 智慧的心,是一個福德的心,是一個普度一切眾生的心。「寶燄妙 光」,寶比作福,妙光比作慧,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以深妙智」 。他的法門,『觀察佛神通境界』,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普賢菩薩 在前面講的,法性理體是不思議境界,沒有深妙智怎麼行?這個深 妙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根本智;根本智也就是不動智。在 一切境界當中,佛境界是一真法界,眾生境界是十法界,從來沒有 動搖過,那個心是如如不動,周遍虛空法界,這個心就具足了圓滿 的般若智慧。我們怎麼學?善財童子給我們做出了一個榜樣,歷事 練心,功夫就在回光返照。   凡夫那個心往外頭跑,他回不了頭來;聖賢人跟凡夫不相同的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能回頭。孟夫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在 求其放心而已」,凡夫的心不都往外邊跑嗎?心神不定,一天到晚 想東想西,真正做學問的人,把這個心收回來;眼是看了,沒錯, 看了之後收回來,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不被它所迷惑,這就是功 夫。佛家也是做這個功夫,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示現的「反聞 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舉一個例子,耳根。我們凡夫耳聽外 面的音聲,聽了怎麼樣?聽了些音樂,跟著這個音樂手舞足蹈,生 起七情五欲;你被這個音聲勾引走了,你受它的影響,你被它迷惑 了。觀音菩薩跟我們不一樣,他能從那個音聲回頭,反聞聞自性; 眼見色能夠反見,見自性。六根可以往外頭接近,外面六種境界接 近,你要知道回頭。所以佛家常講「回頭是岸」,儒家講「反求諸 己」,都是這個意思。回頭要緊!不能不回頭。   中國的文化在古時候作大官的、發大財的人,這些大福報、大 富大貴的人手上常常拿著一柄如意;我們現在出家人這個衣服是福 田衣,這個掛鉤就是個如意的相,教你常常看到、常常摸到。如意 表什麼?回頭。你看如意那個頭是回來的,回首如意;回頭就如意 ,不回頭就有災難了。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的功夫都是知道回頭 ,不會被外境所迷,『無迷惑』。清涼大師在註解裡註得好。境界 ,十法界、一真法界,修行人不能不接觸;善財童子用五十三參來 表法,給我們示現這個境界,做出這個形象來給我們看,可以看、 可以聽,可以接觸,決定不能夠染著。世尊在《金剛經》上教給須 菩提尊者還是這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是什麼?絕 不著相。也就是說,絕不被外面境界相所影響;現在人講影響,不 被它影響,不被它動搖。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 頭怎麼樣?如如不動,這是功夫,這是禪定。所以定慧等學,定慧 等用。不是叫你不接觸,接觸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凡所有相,皆是 虛妄」,你要知道真相跟假相。《金剛經》末後偈子說得更好:「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這首偈 好!我們應該在一切時一切處對於宇宙人生用這個看法就對了。這 是諸佛如來的看法,這是法身菩薩的看法,正知正見;不是這個看 法,那你就看錯了。所以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他怎麼會被 迷?他怎麼會在這個境界相上起心動念?怎麼會去造業?不可能! 真正明白了,你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隨緣,佛家講「隨緣不變」。   我早年講經,把這一句說成四句。當年我記得趙默林老居士聽 我講,他很歡喜,他說:「這個我從前沒聽說過」。我把這四句說 為修行四個層次:「不變隨緣」是如來、是諸佛如來,他不變,他 隨緣。「隨緣不變」是菩薩,我隨緣裡頭學不變,也就是我隨緣, 我在隨緣裡面學什麼?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在順境裡頭學 這個,在逆境裡頭也學這個;在善緣裡頭還是學這個,逆緣裡頭還 是學這個,這是大智慧、大福德。還有一種「不變不隨緣」,這什 麼人?二乘人,阿羅漢、辟支佛他不變,但是他不隨緣,這小乘。 另外一種,我們凡夫「隨緣隨著變」,這就搞六道輪迴了。我把這 一句開作四句,四個境界。我們要在隨緣裡頭學不變,這也是修學 綱領,福慧雙修。   這個地方講「觀察」就是妙觀察智,真正能夠轉第六意識為妙 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我們不能不在這裡下功夫。在什麼 地方轉?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頭去轉。開始學,難!剛剛轉 ,一轉念又跑掉了。禪宗那個「牧牛圖」很有味道,那就是講我們 這個功夫;這個修學功夫十個層次,它是用這個牧牛圖來表現。我 們煩惱習氣重,收不住,但是覺得收了,收了馬上就跑了,再收回 來,逐漸逐漸功夫成熟了;大概你要想真正能有把握做得了主,給 諸位說,我是用了十年。章嘉大師傳的這個方法,李炳南老居士會 下觀察境界,在這裡頭練功,練的是不被外境所轉。怎麼練法?心 在經教上,我用這個方法。凡夫那個心總是要一個地方安住,我把 我的心安在經教上,全心全力學經教,不理會外面境界。外面境界 來了,很好,點點頭好,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惡人也 好,不放在心上。我用這個方法。好,現在時間到了。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