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0四卷)  2001/12/1  香港 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504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眾,普賢菩薩偈頌

第三 首:   【顯示菩薩所修行,無量趣地諸方便,及說難思真實理,令諸 佛子入法界。】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安立菩薩六種功德,在長行文裡面說了一個 「地位」,說了一個「願」,說了兩種,其餘四種就在偈頌裡面。 偈頌裡面我們看到的這四句,第一句是修行,第二句是方便,第三 句是所證,第四句是契入法界。前面長行文裡面我們將菩薩的地位 介紹過,地位是總說,其他五個都是別說。因為地位是同,但是菩 薩所修的法門不見得是相同。譬如我們講初地,初地菩薩很多,每 一位菩薩所修的法門不一定相同;所以地位是總,其餘五條是別。   願是行之先導,如同世間人所謂的立志,這一個安立是非常非 常重要,為什麼?一個人生在這個世間,說實在的話,時日不多, 就算你活一百歲,一百歲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天,你想想這個日 子就並不長,非常短暫。在這樣短暫的期間,何況人的壽命,古人 講得很好,「人生七十古來稀」,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確實不多, 所以時間很短促,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一個人在這個世間,如果 這一生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像一條船在海裡面,茫茫大海, 無所適從,這一生肯定空過。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沒有別 的,他先有個方向、有個目標,他一生知道怎樣去努力,不離開這 個方向,一定可以達到他的目標。佛家講發願,跟世法裡面講立志 是相同的。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已經過了不少時日,想一想,我們 的方向目標有沒有確定?如果沒有方向目標,這很可怕。我們修淨 土的同修,總算不錯,非常幸運,我們的方向在西方極樂世界,我 們的目標是彌陀淨土,我們要去親近阿彌陀佛;於是我這一生當中 就知道怎樣去努力,如何尋著這個方向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這是 願!   有了願之後,要以行踐願;否則的話,這個願是空願,永遠不 能實現的,世間人稱為虛願,虛偽的,不是真實的。因此,第三個 安立是修行,『顯示菩薩所修行』。菩薩所修,佛在一切經論裡面 ,不斷的在教誨,無論世尊講哪一部經,意思都是圓滿的。會看得 出的人,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不出的人,覺得這當中有差別 。看得出的人,知道差別沒有離開圓融,差別裡頭有圓融,圓融裡 頭有差別,你才能入不二法門。對我們來說,修行非常重要,行包 括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這些行為當中,我們犯了錯誤 ,什麼錯誤?與自性不相應,沒有能夠隨順自性。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能隨順自性,所以是正行;我們迷失 了自性,隨順煩惱、隨順習氣,我們叫邪行。我們的思想叫邪思, 我們的見解叫邪見,我們的言語是邪說,我們的造作是邪行,如何 改邪歸正,這叫修行。從哪裡下手?這就不能不依經教。經教是什 麼?經教是諸佛如來之正行,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諸佛如來所想 的是什麼,跟我們確實不一樣。諸佛如來所想的,念念幫助眾生改 邪歸正,念念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轉凡成聖,得究竟佛果,我們確 實未曾起過這個念頭。諸佛的見解,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都是心 現識變,都是如來化身、菩薩神變,這他見到的,跟我們所見,正 是完全不相同。所以我們的言語錯了,我們的行為也錯了,自己並 不知道自己錯;自己要是知道自己錯,那就不錯了,這就叫覺悟。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稱你為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麼?你能改過 ,你能知過,你能改過。這是我們自度度他的下手處,我們修行要 從這裡修。   行門無量無邊,我們先把綱領抓住。經論裡面,佛講了八條, 八正道。但是這八條全是綱領,全都講的是原理原則,這是總。別 說,那就在一切經論法門當中。我們今天選擇的是淨宗法門,淨宗 法門的正見是什麼?肯定西方極樂世界真有,肯定阿彌陀佛四十八 願不虛,這個見解是正見。什麼叫正思惟?二六時中,常常思惟西 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常常思惟阿彌陀佛本願德行。什麼是正念? 二六時中佛號不斷。所以八正道在哪個法門有哪個法門不同的說法 ,我們修淨宗要懂得淨宗怎麼說法。修行首先從日常生活當中落實 ,而世尊教導我們修行第一步是淨業三福。所以首先要把這一樁事 情落實,我們只要真修,就是孝順父母,就是奉事師長,要拿出成 績出來。成績最低的是功夫成片,這是一心不亂最起碼的功夫。   也許有人要問,功夫成片是什麼樣子?真正功夫成片,二六時 中,這個意思就是晝夜不間斷,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 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憶佛念佛,其他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諸位要 知道,不是說事放下,事每天照常工作照常做,絕對不會把這些事 情放在心上,心裡頭一片清淨,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 莊嚴,除這個之外,心裡頭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叫成片,一片!念 佛念到這個功夫,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肯定得生!生什麼淨土?凡聖 同居土。為什麼?因為你見思煩惱沒有斷,只是念佛的功夫好,把 你煩惱習氣壓住,煩惱習氣不起作用、不現行,不是斷了。煩惱習 氣如果斷了,見思煩惱斷了,斷了是什麼樣子?經上告訴我們,六 種神通現前,你的能力本能恢復。為什麼?障礙去掉了,你得天眼 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我們念佛有這樣 的功夫,那就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   神通不是心裡頭想,不是的,也不是想得神通,絕沒有求神通 那個念頭,自然的。因為你把執著放下了,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於 世出世間一切法永遠沒有執著了,這樣的人在我們念佛法門叫事一 心不亂。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初階,伏煩惱,沒斷;念到這個時 候,煩惱斷了,這不是伏,這是斷,所以本能恢復。再往上提升是 理一心不亂,就是智慧開了,跟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是同等的地位;他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一品,往生西方世界生 實報莊嚴土。這樣的功夫,如果我們通達《華嚴》的境界,是可以 做得到的。《華嚴》對任何一個法門、任何一個宗派,都有不可思 議的利益,幫助我們修行。這個偈頌裡面,普賢菩薩示現菩薩所修 行,教導我們。普賢菩薩在哪裡?如果你留意,你細心觀察,你會 發現,「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為什麼?粗心大意,不認識 !如果是細心,很冷靜,心常在寂靜的境界裡面,你就看到普賢菩 薩確確實實常常來示現,從來沒有中斷過;盡虛空、遍法界,諸佛 如來如是,普賢菩薩亦復如是。   『無量趣地諸方便』,我們《華嚴經》到最後會給諸位介紹「 十方便、十勝行」,現在只跟諸位介紹方便。「無量趣地」,地是 地位;趣,譬如經論上常講的五趣,這是講六道,趣是趣向,你到 哪裡去?六道裡頭第一個是天道,第二個是人道,第三是畜生,第 四是餓鬼,第五是地獄,這叫五趣。五趣就是六道,還有一道阿修 羅在哪裡?阿修羅如果在天上,我們就稱為天阿修羅。通常六道就 是加上天阿修羅,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個意思。《楞嚴經》上佛講 ,阿修羅除了地獄道裡頭沒有,其他四道都有。但是六道裡面,單 講天阿修羅;人間阿修羅,我們就說人道,包括他;畜生道有阿修 羅,餓鬼道有阿修羅,不再另說,所以五趣就是六道。這是講的總 分、大分,細分無量趣,這是說實話。   在佛法裡面,那是講地位,我們通常講十信、十住、十行、十 迴向、十地,這是大分;細分每一個位次都是無量趣地。這裡頭所 修一切的法門,修行的方法,都稱之為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 ,合起來說就是最適合的方法,叫做方便。最適合的方法無量無邊 ,哪一個方法最適合我,我的方便;那個方法最適合你,你的方便 。我的方便對你未必方便,你的方便給他也未必方便,然後你才曉 得,眾生無量無邊,那個方便也就無量無邊,「無量趣地諸方便」 。   『及說難思真實理』,清涼大師對於這一句註解「所證十如」 。方便法以及解釋,方便法裡面包括身語意三輪。「及說難思真實 理」,這是言說,為人解說;真實理就是宇宙人生真相,難思是不 可思議。不可思,不可議,你要叫他思惟,你要給他講解,這就叫 方便。所以一切諸佛對於眾生種種示現言說,無一不是方便。真實 法是不思議解脫境界,那是真實法。如何契入真實?那就離不開方 便。所以佛門當中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以方便契入真實 。我們看看在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小乘不說,為什麼?小乘沒 有入真實理,大乘入真實理。「真實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般 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禪宗用觀心的方法、用參話頭的方法 ,方法很多。如果這個方法適合那一個人的根機,這個人很容易就 大徹大悟,那就是對他是方便法;如果這個方法不契機,不但沒有 辦法契入,反而增加困難,起障礙。這個障礙最明顯、最常見的是 著魔,這是我們在許許多多地方見過很多。   往年我在美國,幾乎在每一個城市都遇到一些同修來告訴我, 他的朋友或者是他的同參道友著魔,來問我有沒有方法幫助他?難 ,太難了!這些人在沒有學佛的時候,都很正常,在美國書念得很 好,工作也都不錯,有不少拿到碩士、拿到博士,在外國公司裡面 做工程師。學了佛之後,不到一年兩年,得了精神分裂症,我們一 般講精神病,佛法裡叫著魔。工作也沒有辦法做了,最後送到哪裡 ?精神病院,非常可憐!這是什麼原因?法不契機,他所修學的那 個法門,不應該是他修的,他搞錯了。這些事情,傳法的老師要負 責任,好好的一個人跟你學,你把他變成這個樣子,怎麼對得起人 ?   也許老師說,「我傳他的法沒錯,他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 也不曉得。」這個說法不負責任,就好像大夫一樣,給人家治病, 開錯了藥方,這個人一吃,吃死了;雖然不是他的意思,他也可以 說:「我開這個方子沒錯,沒有想到他吃死了。」你這個藥不對症 !對症叫方便,方便藥到病除,他就好了;不對症,這就不是方便 門。所以我們親近善知識,不能不留意。你跟一個人修學,說老實 話,不認真學,不是真學,沒有事情,不會著魔;你要是真學,確 實不能不小心,善知識教你這個方法,你要是用得不恰當,麻煩就 來了。真正善知識接觸大眾,我們講接眾,小心謹慎。   我曾經問那些著魔的人,我問他:「是不是喜歡感應?是不是 喜歡神通?」幾乎聽到答案都是一致的。神通感應最容易著魔,魔 得其便,你有弱點被人抓住了。什麼人抓你?冤親債主,過去生當 中,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找到你。你不認真學習,沒事。念佛法門 裡頭著魔的人少,但是不能說沒有。我在往年親近李老師,聽說李 老師從前曾經打過兩次精進佛七,以後沒有了;我跟他以後,有打 佛七,沒有精進佛七。他給我談過,過去打過兩次,有兩個學生出 了事情,著魔了;他對這兩個學生,用一年的時間幫助他恢復正常 ,很辛苦,以後不再打精進佛七。老師對這個法門學過的,精進佛 七在一塊打佛七的同學,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為什麼?每一個修 行的同修,他的狀況,這個主七師都要很清楚,要照顧得很周到。 禪七亦復如是。人多了,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到,就很容易出麻煩 、出事情。所以他在台中有這麼兩次經驗,以後不再打精進佛七。   一般的佛七,人數很多,大家在一塊兒念佛,一支香下來,也 不禁止個人你要是談談話都可以,沒有那麼樣的嚴格,不出亂子。 出亂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煩惱習氣深重,這是因;你過分的勇猛 精進,惹來冤親債主找麻煩,這是緣。《楞嚴經》上講的「因地不 真,果招迂曲」,所以修學大乘,如何能夠讓累劫冤親不找麻煩。 著魔都是他們來報復的,過去害了他的命,他要來討命;過去欠了 他的債,他要來討錢,總是有過節。不要說別的,我們在沒有學佛 之前,我們每天吃的是肉食,跟多少眾生結下冤仇,他們會甘心嗎 ?並不甘心,並不情願。所謂是弱肉強食,冤仇結下了,凡夫不知 道。我們學了佛之後,才曉得這個道理,才了解事實真相,再也不 敢殺生,再也不敢吃肉。   雖然這個緣暫時斷掉,那個業因在,他那個怨恨消不掉;所以 我們要常常存心,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們,「我所有的修學 功德,是為冤親債主為你們」,這個樣子,他看到、聽到了,心裡 就舒服一些、平和一些。我成佛,我成菩薩,我一定回來先度你們 ,這樣他才放你一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佛七修行專門為 自己,把冤親債主的事情忘掉,他看到,你很想用功,你很想生極 樂世界,「你欠我命還沒還我,你欠我錢沒有還我,你想走?哪有 那麼容易!」找來了。所以心量要拓開,願力要宏大,冤親債主那 個結要把它解開;解開這個結靠自己,不能靠別人。古德常講「解 鈴還須繫鈴人」,佛菩薩再大的慈悲,沒有辦法化解你的冤結,你 的冤結必須自己去化解。   像去年我們在新加坡,陳光別老居士往生,他的冤親債主附在 一個年輕人的身上,鬼附身,講了一個多小時,冤親債主很多;但 是看到陳光別居士晚年修行修得不錯,念佛真的往生,他們看了很 歡喜,讚歎佩服;這些冤親債主看到陳光別這個樣子,他們要發心 皈依、發心學佛,附在人身上說話,要求給他皈依。那個時候我正 好在香港講經,居士林念佛堂發生這個事情,悟全法師打電話過來 ,問我怎麼辦?我說趕緊給他授皈依。皈依之後,要求聽經,指定 聽《地藏菩薩本願經》。那邊同修原先是跟他講,五樓講堂天天晚 上都有法師講經,他說法師的光太大了,他們鬼神受不了。於是大 家就想到居士林的二樓齋堂,在那個地方,我們用電視二十四小時 播放《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錄像帶,「供養你們,好不好?」他們 同意了、答應了。所以二樓、一樓的餐廳,就用電視日夜不停的播 放《地藏菩薩本願經》,供養他們的。   鬼神看到冤親債主真正修行有成就,他感動,他要來學佛。所 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曉得有多少冤親債主?「舉頭三尺有神明」 ,我們如何化解?如何幫助這些冤親債主、成就這些冤親債主?幫 助他們個個破迷開悟,個個回頭是岸,個個斷惡修善,念佛往生, 我們要常常有這個願。每一堂功課下來,那個迴向偈從內心裡頭發 出,決不是照文字念一遍。念一遍,有口無心,沒有用,鬼神不會 感動;如果從內心裡面發的這個願,鬼神感動,這些冤親債主不但 不來擾亂,不來找麻煩,反而變成你的護法,這個好事情!這些道 理、事實真相,我們都應當了解,對於我們自己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   「及說難思真實理」,《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最好的示範。尤 其是我們中文的譯本,難說能說,難思能思,這就叫善巧方便。『 令諸佛子入法界』,這一句非常重要,這是得果,這才算是究竟出 離。因為你入法界了,入的是一真法界,你脫離十法界了,我們幫 人要幫到底,要以這個為目標。我幫他脫離三惡道,是幫了忙,不 究竟;幫他脫離六道輪迴,還不算究竟,為什麼?他沒有離開十法 界,要幫助他離開十法界。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照顧 到九法界眾生。九法界眾生,把十法界全包括了,別教十法界裡面 的佛就是圓教九法界裡面的菩薩,我們要幫助他,我們自己雖然做 不到,我們天天讀誦大乘,他在聽;念的人沒有證果,聽的人可能 證果了,有這個例子。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個賣柴的 ,他有一天砍柴到城裡去賣,賣了之後他得了錢。回來的時候,偶 然聽到一個人在念《金剛經》,念經的人在房子裡面,他從窗戶外 面聽到這個聲音,他就站在那裡聽,聽了一會兒他開悟了。由此可 知,九法界裡頭有根性很利的眾生,我們在這裡讀大乘經,我們在 這裡研究討論大乘經,他們聽到可能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超 越九法界。我們跟他結這個緣好,他將來成佛成菩薩一定先度我們 ,我們跟他緣深。如果我們自己能夠隨文入觀,我們在這一生當中 也能夠入法界。   

偈頌第四首:   【出生化佛如塵數,普應群生心所欲,入深法界方便門,廣大 無邊悉開演。】

  清涼大師註解,「前半普現身,後半演所證。」雖然註得很簡 單,這個偈頌裡面的義趣已經給我們點出來了,我們要怎樣學習? 諸佛如來『出生化佛如塵數』,這裡才講普賢菩薩,菩薩有能力為 一切眾生現身說法,我們在《普門品》裡面讀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 應,家喻戶曉。菩薩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所以菩薩 有沒有一定的形相?給諸位說,沒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菩薩沒有一定的身,諸佛如來當然更沒有一定的身。十法界裡面的 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有一定的身相,但是他也能變化。可是佛 與法身菩薩沒有一定的相,沒有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他是真的無相;不但無相,念頭都沒有,「無我見 、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因此他能夠隨緣現相,能夠現 無量無邊的相。「出生化佛如塵數」,「塵數」是盡虛空、遍法界 ,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十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大千世界 的塵數,菩薩的化身跟塵數相等,這是真的。「出生化佛」,用一 個佛做代表,不是完全都示現佛身,這裡就是告訴我們,應以佛身 而得度者,菩薩能現佛身,那其他的身當然能現,用他來做代表。 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可以說,所現種種不同身都是佛身 ,都是菩薩身,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就正確,就沒有錯誤。   『普應群生心所欲』,可見得普賢菩薩現的相,不是自己有意 的,不是自己說「我想現什麼相」,那個錯誤,那是凡夫;菩薩現 相沒有念頭,眾生感應,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眾生想佛來度他 ,菩薩就現佛身來度他;眾生想菩薩來度他,他就現菩薩身來度他 ;眾生如果想一個阿羅漢來度他,菩薩就現阿羅漢來度他;乃至於 現國王大臣、童男童女,各種不同身分的人,隨眾生心裡面的愛好 ,眾生心裡喜歡什麼,他都能現身。後面兩句是說法,『入深法界 方便門,廣大無邊悉開演』,前面一句,自己要入得不深,你怎麼 能幫助別人開示?這個話重要,我們如何學習?我們沒有菩薩這樣 的德行,沒有菩薩的智慧,也沒有菩薩的神通,可是不能不學。我 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同樣的,從早到晚,我們會接觸許許多多不同 身分的人、不同行業的人、不同年齡的人、不同需要的人,這也就 是有相似的,我們做不到真實,我們學相似的。   對於所接觸的這些對象,我們要了解他、要認識他,知道他的 需要,幫助他解決困難,這是不能缺少的;可是自己修行,不能不 努力,不能不用功,不能不深入經藏。我們涉獵的經典雖然不多, 這個不重要,要深入;我就是學一部經也得深入,深解義趣。為什 麼?在一部經裡面開智慧。智慧的作用廣大,智慧真的開了,世出 世間一切法,一接觸就通了,我們世間人常說的觸類旁通。這個話 聽起來,是叫人生歡喜心,也叫人生羨慕的心,什麼時候我也能夠 一接觸就通達?真正的因是什麼?佛在經上說得很多,真正的因是 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東西?跟諸位說,就是清淨心。《般若經》 上常講「般若無知」,無知就是根本智;「無所不知」,無所不知 就是觸類旁通。你不起作用的時候,心裡頭清淨無為、一塵不染。 我們念佛人,二六時中,心裡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什 麼都沒有,這就是根本智;遇到事情的時候,自自然然他就生智慧 ,就能把人家的問題擺平。接觸一切經典,經本一展開,意思自然 就出來,隨著你清淨心的純度,你的心愈清淨,你看的這個經文意 思愈多,你看得愈深愈廣;如果心地不清淨,展開經文看註解,意 思都看不出來。所以古人修學,跟我們現在人學佛不一樣,古人是 先求根本智,後得智是很容易成就的。   今天下午,有個同修來看我,他從北京回來,告訴我,他遇到 一個人,年齡大概只有三十多歲,很有才華,文章寫得很好,他的 基礎是從前在中學時候讀書奠定的。當時他遇到一個老師,老師每 天教他,就是教學生念古文、念詩詞,只教念,不講解,所以這個 老師受到許許多多人的批評,說他不是一個好老師。現在這一批學 生,能夠看得懂古書、能夠寫得出好文章,都是得力於這個老師教 導的,現在才知道。這個老師用的方法,是中國古時候教私塾的方 法。教私塾先教你根本智,沒有講解,就是要你念。為什麼不講解 ?講了你不懂!這個方法就好比做生意,你要開個店,很好,將來 做生意,現在怎麼樣?先進貨,什麼貨不要管,大批進,將來你會 開百貨公司。到哪一天開悟的時候,你過去所進的這些貨全起了作 用;現在寫文章引經據典隨手拈來,你進的貨太多了,現在才知道 那進的貨真管用。所以你要真正有成就,你對老師要有信心,這個 老師真正的善巧,你要是不懂,沒有信心,那你真的叫當面錯過。   今天在澳洲圖文巴的淨宗學院,我教學生這個方法,大概跟這 個年輕人遇到這老師沒什麼兩樣。我的方法比那個老師還要苛刻、 還要可惡,我讓你們每天聽經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只聽一片光碟, 一片光碟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重複聽八遍。不可以研究討論,就 老老實實聽,一遍一遍的聽,不要去想。為什麼?你們沒有得根本 智,你們的心不清淨,你們煩惱習氣很重,我用這種方法把你們煩 惱習氣打掉,成就你的根本智,也就是訓練清淨心。你們聽了要是 去研究討論,研究是胡思亂想,討論是胡說八道,你不了解我的用 意。我讓你聽,聽得很熟,所聽的聽八遍,大概的縱然不能完全記 住,大意能記住,自自然然的記住,毫不勉強的記住。天天用這個 方法,我給你們的時間是兩年;古人用這個方法一般是五年,我怕 你們受不了,兩年。經過這樣兩年的訓練,會有什麼效果?煩惱輕 ,智慧長。兩年之後,你們再涉獵經藏,再學習講經,自自然然跟 一般人不一樣。現在你不懂得這個效果,兩年之後你就能看出效果 。根性利的人,這個訓練半年以上,你就會覺得不一樣,會有一點 智慧,煩惱少了很多。所以八個小時用這個方法聽經,八個小時念 佛,一天幹十六個小時;睡覺時間只有五個小時,另外三個小時是 你三餐吃飯,你做你自己的工作,所以生活很緊張。   這個方法不是我發明的,自古以來祖祖相傳,理念、方式總的 來說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上有一些改變。從前是教你讀經,我現在 用的方式是教你聽錄像帶,每一遍都要很認真的用功去聽,可以寫 筆記。筆記不要寫得很詳細,記大意就可以了。每一遍聽的時候, 你聽到自己的心得,你有受用之處,你可以記下來,遍遍記,遍遍 都用功,遍遍不空過,遍遍不馬虎,你這兩年的基礎可以抵得過你 過去二十年的修學。我教你這個方法,你要認真幹。還有許多在中 國、在美國遠方的同學,希望到澳洲學院裡面來學習,你要是懂我 這個方法,在哪裡學都一樣。因緣具足,可以到澳洲來看看;因緣 不具足,中國護照到澳洲簽證比較麻煩。麻煩的原因,我在澳洲聽 說過,不是澳洲人有意找麻煩,是曾經發生過幾樁事情。中國這個 旅行團到澳洲之後,人就散了,就不回去了,這就是澳洲人講的非 法移民。他們到達澳洲之後,把自己的護照燒掉,就不能回去了, 澳洲政府也沒有方法,只有讓他們留住,發生過好幾次。所以現在 持中國護照到澳洲,他們比較謹慎一些。這些事情,過去在美國、 在加拿大都曾經發生過,因此簽證不方便。   你懂得這個方法,你在家裡頭或者你在任何道場,都可以這樣 學習;如果方便,我們現在網路上,你也可以學到東西。現在做的 這個光碟,流通到全世界,不難得到。實在得到的東西不要太多, 你手上有個十片、二十片、三十片,反覆的學習,用這個方法訓練 你的清淨心。你要是懂這個道理,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 雖然不能夠打得很乾淨,總是少了,少了就好。妄想分別執著少一 分,你的般若智慧就透出一分,這是理,這叫「入深法界方便門」 。我們在一部經裡面深入,在一部經裡頭深解義趣。深解義趣不要 用思惟、不要用研究,一遍一遍的聽,自自然然契入,這叫悟處。 遍遍都有悟處,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然後才能 夠「廣大無邊悉開演」。一部經境界廣大無邊,一段經文廣大無邊 ,四句偈廣大無邊,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你的觀念就 正確了,不貪多,知道什麼?專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 然有開悟、有契入的一天。

第五首:   【如來名號等世間,十方國土悉充遍,一切方便無空過,調伏 眾生皆離垢。】

  這首偈為我們說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學佛的同學不能不 懂,不能不會!佛菩薩的名號無量無邊,『等世間』。諸佛菩薩他 們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教化眾生方法眾多,名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 法。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這一句是名號,他教我們 什麼?諸佛菩薩,連身相都沒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身相 尚且沒有,哪來的名號?中國古時候《老子》,你看看這五千言, 我們一展開,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 是名字,所以名號是教化眾生的工具,是教化眾生的方法,是隨順 眾生建立的。   佛出現在這個時代,觀察這個時代眾生的毛病是什麼?佛化眾 生沒有別的,教他什麼?改毛病!毛病沒有了,那你本來就是佛。 換句話說,眾生是什麼人?眾生都是害了病的佛,病好了,就不叫 眾生,就叫佛了,就這麼回事情。現在看看這些眾生害的是什麼病 ?病太多了,病雖然太多,哪個病最嚴重?最嚴重是要命,先治, 先把最嚴重的這個治好,其他的小毛病慢慢再來,那才好辦。所以 佛觀察我們這個世間眾生,那個病根是沒有慈悲心,與一切眾生相 處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病嚴重。佛用什麼方法來治 理?用「釋迦」,所以取這個名號。釋迦是什麼意思?仁慈,照印 度梵文這個意思翻過來,「能仁」,我能夠以仁慈對人,是這個意 思。你看不就針對這個毛病嗎?再看看眾生還有一個病根,這個病 根就是胡思亂想、妄念紛飛,所以再起個名字叫「牟尼」。牟尼是 什麼意思?梵文牟尼翻成中國意思是寂滅,清淨寂滅。寂是寂靜, 滅是滅妄想,滅你的雜念、滅你的妄想,你就恢復到寂靜,換句話 就是清淨心的意思。佛知道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我們今天講地球, 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生到他的法運結束,一萬二 千年,這個地區、這個時代的眾生,大病就是這個,所以他用這個 做名號。   「佛」這個字是地位,說明他自己是什麼地位。這個字的意思 是覺悟,菩薩也是覺悟,佛也是覺悟,佛是覺悟圓滿,菩薩雖覺悟 沒有圓滿,都是覺悟的意思。所以用這個名號,這個名號遍娑婆世 界;他方世界眾生,那要看看他什麼病。所以「如來名號等世間」 ,就跟他的現身一樣,他的名號沒有一定,時時刻刻在換;像我們 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一樣,我們的名分那個名號常常在換,時時 刻刻在換。儒家講的五倫十義,在家庭裡面,我們對父母是稱兒女 ;對自己的兒女,是父親,這名號就換了;對弟弟,我是哥哥;對 上面哥哥,我又變成弟弟。這個名號時時刻刻在換,由此類推,你 就曉得名號不是恆常的,時時刻刻在變換,隨著身分、地位、工作 ,時時刻刻在換名號;「名可名,非常名」。   如來教化眾生的對象,是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現相就不相同 。隨眾生心,現種種不同的相,名號當然變化更大,比身相還要廣 、還要複雜,「等世間」!『十方國土悉充遍』,這當然之理。我 們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以十方世界為境界,絕 對不是說以自己這一個土;釋迦牟尼佛,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娑 婆世界是他教化的一個地區,就像一個學校,娑婆世界好比是個學 校,釋迦牟尼佛好比是這個學校的校長,這個學校建築在這個地方 ,但是來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遍及全世界。絕不是說,我這個學校 只收本地的學生,只收本國籍的學生,他招收還有外國籍的學生。 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也是這個意思,娑婆世界也容納十方世 界的有緣人來求學,而釋迦牟尼佛也常常分身、化身到十方世界, 幫助那個世界的如來教化眾生。好比說我們這個學校校長,可能到 別的學校去擔任教授,他到那裡開課去了;同樣道理,我們這個學 校,也有他方世界、他方學校的校長,到我們這裡來擔任教授、來 上課,是圓融的,是無礙的!這樁事實,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 好清楚好明白,個個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諸佛如來個個 都是互相讚歎、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分彼此,這是我們應當要 學習的。   果然明白了,這個法師在這個地方主持一個道場,他在這裡當 和尚、當住持、當方丈,他可以到另外一個法師道場那邊,他可以 去教學、可以去講經,可以參與那邊的法會。這個有,我們見過, 我們聽說過;你有沒有聽說過這一位大法師、大和尚,到基督教裡 面參加法會、到天主教裡面去講經,有沒有聽說過?沒聽說過,沒 有學過《華嚴經》!如果學過《華嚴經》,這宗教都通了。不同的 宗教,就等於《華嚴經》上不同的佛國土,不同佛國土裡面的諸佛 菩薩互相往來,密切合作,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都是幫助眾生 超凡入聖,沒有界限,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人。   「如來名號等世間」,耶穌基督是不是如來名號?穆罕默德是 不是耶穌名號?上帝阿拉是不是如來名號?給諸位說,統統都是。 為什麼?都是教化眾生的,都是令一切眾生,與哪個法門相應的、 心目當中尊敬哪個法門的、尊敬哪個宗教的,聽到這個名號,誠敬 心油然而生,仰慕心生起來了,效法的心生起來了,豈不都是名號 教化眾生的功德?所以佛教教學,名號是很重要的方法。佛的名號 多,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的名號,說過《三千 佛名經》,說過《萬佛名經》;《萬佛名經》裡面有一萬二千多尊 佛的名號。   在佛法裡頭,佛的名號是代表性德,菩薩的名號是代表修德。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豈不就是儒家學者編《三字經》前面的兩句 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兩句話是講性德;「人之初」,本性 是善良的,本性是仁慈的,本性是清淨的。讓我們念這個名號、聽 這個名號,就要想到我自己本性原來是這樣的,然後自己回頭再好 好想想,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為什麼變成不仁不義、不清不淨?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三字經》上說得好,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 「性相近,習相遠」。我們的本性跟諸佛如來的本性是一樣的,「 相近」是一樣的;但是「習相遠」,習是什麼?染著習氣,染著一 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古人常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 們今天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無量劫以來習性變成的,正是所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好,我們今天生活跟 凡夫在一起,染凡夫的氣氛,所以變成不仁不義,沒有慈悲心,變 成妄念紛飛、煩惱不斷,清淨寂滅的心失掉了。   佛菩薩建立這個名號,這是善巧方便,『一切方便無空過,調 伏眾生皆離垢』,這是名號功德的目的。名號真實的功德,「一切 方便」,名號確實是第一方便,讓我們顧名思義。我們生到這個世 間來,父母或者是祖父母給我們起了名字,這是名號,上一輩給下 一輩起名字,用意在哪裡?對你一生的期望。所以名字不可以改, 改名叫大不孝!為什麼?違背你父母對你的期望。名不可以改,字 可以改,別號可以改,古人沒有人敢改名的;但是現在人不懂了, 現在作父母也不懂。佛門裡面還有一點,出家了,學生徒弟出家了 ,老師給他取個名字,這個名字是對你的期望,希望你將來能做到 名副其實。我出家,師父給我起個名字叫「淨空」,人家一叫這個 名字,我就要想到「我有沒有清淨?我有沒有空?」如果心不淨、 心不空,那人家叫這個名字,不就罵我了?我要常常想到這個名號 ,要清淨,要與心性相應,心性空寂,這就是「調伏眾生」。所以 諸佛名號、菩薩名號,它的目的都是叫我們離塵垢、離煩惱、斷習 氣,教我們覺悟,教我們回頭,起心動念與性德相應。諸佛菩薩名 號,都是性德的顯示,佛是表性德,菩薩表修德,性修不二,所以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