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四四卷)淨空法師講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四四卷)  2001/12/26  澳 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44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讚佛,

法界菩薩偈頌第 八首:   【佛昔修行大劫海,淨治諸願波羅蜜,是故出現遍世間,盡未 來際救眾生。】

  第八首偈是「願」,願是誓願,我們佛法裡面常說的四弘誓願 ,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凡是說到願,當然是一種希望,是一種要求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願是「以欲、勝解、信」這三個 為性質;換句話說,這個希求就是欲望,而對這個欲望他有相當的 認知,有相當的了解,有堅定的信心,這個願望一定可以圓滿。在 大乘佛法裡面,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誓願弘深,弘是講大;發的 願各個人發的都不相同,但是總不外乎兩大類,那就是「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這是大乘菩薩的願望。   清涼大師在此地也是這個意思,他說第一個是求菩提願,就是 上求佛道;第二個是利樂他願,利樂有情,就是下化眾生。因為有 第一個願,所以出現在世間,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 應,感應道交,從來不失時節因緣,這是為了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為什麼這麼作法?世出世間的教學,我們都明瞭,教學相長,你要 是不發心教化眾生,你就沒有辦法圓滿成就智慧。由於利樂有情的 大願,所以對於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永遠不疲不厭,永遠不休息 。成佛之後還要倒駕慈航,並不是說成佛之後沒事情了,可以休息 了,不是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永遠沒有中止的時候。也許我們初 學的人會想,這不是太辛苦了嗎?對,對我們凡夫來講實在是太辛 苦,而佛菩薩則不如是。這是什麼原因?佛菩薩的心、身、行跟法 性融合成一體,法性沒有生滅,法性沒有來去,法性不垢不淨、不 常不斷。因此,只要與法性相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佛學裡面 一個術語叫「法爾如是」。   我們凡夫為什麼覺得辛苦?凡夫是違背了自然,怎麼違背的? 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違背了自然的法則, 你會感覺到很辛苦,感覺到很勞累,感覺到很厭倦;與性德相應, 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這是修學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修行時間之長,經上是用『大劫海』來形容,過不過分?給諸位 說,一點都不過分。為什麼?時間實際上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 事實。你迷的時候就「無量大劫海」,悟的時候就一剎那。所以《 華嚴經》上講「念劫圓融」,覺悟了,無量劫實際上是一剎那;迷 的時候,一剎那就變成無量劫。我們就懂得佛經上這樣的字句,實 際上是告訴我們一樁什麼事情?迷關難破,大徹大悟不容易,實際 上是形容這樁事情。   為什麼這麼難?到底難在什麼地方?老實說難在我們所學非所 用,難在這裡。我們學了是不少,不起作用。說起來你不懂,甚至 於你也會說,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迷失了,所以用「大劫海」 來形容。這個形容裡面實在講,對我們也是高度的警策,都是幫助 我們覺悟的、幫助我們回頭的。所學的必須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它才起作用;不能夠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那就得無量劫。你學 得再多,你講得再多,那就從前李老師常講的,該怎麼生死你還是 怎麼生死,脫離不了業力的主宰;業力就是魔掌,你離不開魔掌。   『淨治諸願波羅蜜』,「治」是對治,「淨」是沒有染污。什 麼是染污?凡是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或是有願求在裡面,就是染污。 我們要問,佛菩薩,就以四弘誓願來說,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 ,算不算是私心?算不算是一種欲望?這個話問得好,是欲望但是 沒有私心,這叫弘誓願,弘是弘大;為自己,那是小願。諸佛菩薩 為什麼要斷煩惱?為什麼要學法門?為什麼要成佛道?是為「眾生 無邊誓願度」,他不是為自己,所以它是希望,它不是欲望,沒有 自己私欲的希求,他只是為一切苦難眾生著想。「度」這個字我們 說得太多了,還要說,為什麼?你還沒有做到。佛菩薩教化眾生, 說老實話不厭其煩,不像中國古大德,他們的確是有講究的,言語 文字都刻意的要求簡要詳明,這跟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心態完全不相 同。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像家裡面的父母、祖父母對於 兒孫反覆的叮嚀,我們稱為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真的是千叮嚀萬 囑咐,希望你回頭,希望你真的覺悟了。   我們現在是不是覺悟了?沒有,怎麼知道沒有?看你日常生活 ,看你穿衣吃飯,看你處事待人接物,你沒有覺悟。怎麼知道?禮 敬沒有,你沒有這個心。為什麼?你沒有這個樣子。如果裡面真的 有心,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你在外面自然表現出來。你沒有 表現出來,你心裡頭沒有,對一切人事物沒有敬意,所顯示的是懶 散、懈怠。這一生學佛,你的好處僅限於阿賴耶識裡種一些善根而 已,這一生不會起作用;要等到善根成熟,真的還需要無量劫。一 個人一聽到之後他就覺悟了,他就很勤奮自動把過失改過來,完全 表現在外面,這個人已經修行多生多劫了,不是這一生才學的。我 們三昧沒有得到,智慧沒有開,如果得到三昧智慧,就曉得過去現 在未來,就能夠看到這一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是幹什麼的、他 是學什麼的,於是恍然大悟,真正有善根的人少,不容易遇到。在 我們現在這種亂世,大亂之世,一般眾生來幹什麼的?來受苦受難 的,所謂是應劫而生的。過去生中修積的大福報他來享福的,那是 應運而生的,他生在太平盛世;應劫而來的他是生在天災人禍,災 難重重,他要受苦受難。我們細心冷靜觀察,不難明瞭。所以第二 句的清淨心,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圓滿成就自己為眾生服務的願 望,「諸願波羅蜜」。   『是故出現遍世間』,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有緣,就在 哪裡出現。諸位要記住,有緣,不一定是緣成熟,有緣緣未必成熟 。去不去?去。什麼叫有緣?他能信、能解、能行,這就三個階段 。能信不能解也不能行,緣薄,佛菩薩來不來?來,來的目的是希 望他這個信心向上提升,能解義,解義由淺而深慢慢來。到真正能 解,深解義趣了,幫助他行;幫助他教導他,要把你所理解的落實 變成你自己的生活行為。到能行、能落實了,幫助他證果。盡虛空 、遍法界,眾生無量無邊。他不能信、不能接受,那是一點辦法都 沒有,佛菩薩不來了;稍稍能信,佛菩薩決定不捨棄眾生。你看看 這種悲願,我們世間人稱之偉大,真正是了不起!佛菩薩的恩德、 佛菩薩的慈愛超過父母,父母都做不到。   『盡未來際救眾生』,換句話說,在時間上講永遠沒有止盡, 幹什麼?就是為了救度眾生。諸位要知道,眾生在這個世間做了帝 王,在天上做了天王;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六道,欲界天頂,自在天 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都是世間福報大到頂點,沒有比 他更大的了。他要不要佛菩薩去救度他?要,為什麼?他福報享盡 依舊墮落,依舊搞生死輪迴。修福享福不能解決問題,要怎樣才能 解決問題?要開智慧。你要想開智慧,那你就一定要修禪定;你要 想成就禪定,一定要嚴持戒律,所以戒定慧叫做三無漏學,這樣才 能夠真正得到解救。如果你不能勤修戒定慧,就是做到摩醯首羅天 王,三千大千世界的王,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諸佛菩薩的身分 是天人師,不但是人間的好老師,也是天上的好老師。經典上我們 常常看到稱我們的老師為世尊,世是一切世間,尊是尊敬的;換句 話說,天上人間、九法界眾生看到諸佛菩薩,都恭恭敬敬稱讚:尊 敬的佛菩薩!這個尊敬發自於內心,發自於真誠,他不但能夠淨治 自己對教化眾生無量無邊的願望,也能夠成就一切眾生無論是在物 質、無論是在精神上的需求,他做得到。「盡未來際救眾生」,這 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要學習的。   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有相當的難度。這個難度真的原 因是什麼?是不覺悟,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如果對於宇宙人生真 相徹底明瞭,這事情就不難,像諸佛菩薩一樣輕而易舉。來這世間 幹什麼的?我要問一問我們同學,你們當中有幾個人常常會自己想 到,「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我為什麼要到這個世間來?我來 的目的何在?我來的意義何在?」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曾經想 過幾次?能夠常常這樣想,這個人不久他就覺悟了。沒有這個念頭 ,覺悟就難了,為什麼?醉生夢死。生的時候像喝醉一樣,迷迷糊 糊,死的時候像作夢一樣,這樣的心態那輪迴的時間就長了,不是 短時間,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   我自己學佛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神通,也談不上什麼感應,不 過我很老實,我很小就有這個想法。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家裡環 境不好,貧窮,有的時候真的是斷炊,沒有飯吃;失學,歡喜念書 ,想念書,父母沒有能力供給,生活困苦到這樣的程度。所以十三 、四歲就有這個念頭,「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為什麼要到世 間來?」常常想,從十幾歲到七十多歲常常想,這一點逐漸逐漸接 觸佛法,得到佛法的幫助,覺悟了。縱然我是乘業力而來的,我也 不甘心不情願受業力的支配。假如甘心情願受業力支配,那就真正 是生死凡夫,雲谷禪師所說的;不想被業力所支配,那就是想改造 命運,雲谷禪師講這個人是英雄豪傑。英雄豪傑什麼意思?平常人 辦不到的事情他能夠辦得到,這種人我們稱他作英雄豪傑。這個事 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的英雄豪傑不難,出世間的英雄豪傑難!   怎樣能夠把自己的命運改變過來?這是出世間的英雄豪傑。我 們在佛法裡面得到這個訊息,明白這個道理,懂得方法,這才真正 找到答案。我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的?來改造自己的命運,而不是 受命運主宰的;是來克服自己煩惱習氣的,不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 的。幾十年當中在日常生活中去磨鍊,佛法叫磨鍊不叫鬥爭,要跟 自己的煩惱習氣去做鬥爭,不是跟別人鬥爭。跟別人永遠是謙虛卑 下,永遠是忍讓;跟自己煩惱習氣那真正是要做一番大的格鬥,要 戰勝煩惱習氣,要戰勝命運的主宰,我們才能超凡入聖。諸佛菩薩 自己是這麼做的,又能幫助一切眾生。用現在的話說,「戰勝你的 命運」,我們的結果超凡入聖,我們的功夫是破迷開悟,我們的果 報是離苦得樂。我們也像諸佛菩薩一樣,永遠沒有疲厭出現世間, 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永遠沒有休息。

第九首:   【佛無量劫廣修治,一切法力波羅蜜,由是能成自然力,普現 十方諸國土。】

  「力」是力量,清涼大師註解「不可屈伏故」,這是一個強大 的力量,「隨思隨修,任運成就」;也說了兩種,一種是「思擇」 ,思惟選擇,另外一種是「修習」。這個地方講的是法力,『一切 法力波羅蜜』,「法力」就是擇法的能力。世出世間的法太多了, 你怎麼選擇?選擇要智慧,選擇之後永遠不會更改,那就是力,所 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力就看到了。不會被外面境界動 搖,不會改變,這叫「力波羅蜜」。菩薩成佛,是無量劫的修行, 『無量劫廣修治』;我們從這一句就很明顯的能夠體會到「法門無 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是沒有能力選擇方法,你怎麼 能斷煩惱?你怎麼能夠學法門?你怎麼能成就「力波羅蜜」?這是 我們要特別留意的。   佛在經上講,菩薩修行唯一的善根是精進,教導我們一般修行 真的是「無量劫廣修治」。總的綱領不出三十七道品,不多,三十 七條。第一個教我們觀慧,也就是智慧的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 佛教導我們四念住;四念住是智慧,是看破,「觀身不淨,觀受是 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身心世界 是不是這樣的看法?如果是這種看法,那你就沒看錯,你的觀察是 正確的,對我們的修學幫助就大了。首先要曉得「觀身不淨」,世 間人迷惑的根源就是這個身體,把這個身體當作我,認為真的有這 麼個東西存在,他不曉得這是錯誤,沒有這回事情。過分的愛惜這 個身體、貪愛這個身體,為這個身體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值得! 哪裡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不是我是什麼?佛在經上講是「我所」 ,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好像這個衣服一樣,我們穿在身上的這 件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諸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如果我 要為這件衣服造許許多多的罪業,你說值不值得?那不就大錯特錯 嗎?我們總不能為這件衣服造很多罪業,寧願這件衣服捨掉,我也 不肯因為這件衣服而造業,這就對了。   「觀心無常」,心是念頭,前念滅後念就生,時間非常快速, 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念念生滅,無常的,這是講妄心。「觀受 是苦」,受是所有一切享受,三苦、八苦,你要不知道什麼叫做苦 ,你好好去查一查,你好好去讀一讀。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 、求不得、五陰熾盛,是苦苦;除這個之外還有壞苦、還有行苦, 三界統苦,哪來的樂!樂是什麼?苦暫時停一下,暫停,時間非常 短暫。暫停的時候你有沒有樂?其實沒有樂。「觀法無我」,我是 主宰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主宰。你果然看 清楚,看破了,你就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你不會受這個虛 幻蒙蔽,你才有能力改造你的命運,成就你修學的功德。這個力能 幫助前面六種波羅蜜,幫助它成就。   清涼大師引經說「成自然力,即無師而成,不習而無不利,何 能壞哉。」這個話是佛經上講的,這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根本智難 ,是真難!但是佛在經上所說的對象,都是我們地球上的眾生,換 句話說,我們地球上這些人要真正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說。為什麼 ?說了那是開玩笑,說了我們做不到,佛說它有什麼意思?由此可 知,佛沒有戲論,沒有開玩笑的話,所說的句句都是真實的,他所 講的是這個世間人能做得到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能不能堅 持?真正要做,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懈怠懶散。所以菩薩唯一善根是 精進,你不能夠精進,精進是度懈怠的,你還是那麼樣的懈怠,那 就沒有法子。佛幫助你是教導你,他幫助這一方面做得很圓滿,現 在的問題不在佛那邊,在我們自己這邊。我們自己是不是認真努力 去做?是不是真的有心、有這個意思,把自己這些煩惱習氣改掉, 痛改前非!這個力量就是真正的偉大了。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轉 變自己的障難,成就真實無量無邊的功德。好,今天時間到了,我 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

請看法界菩薩偈頌最後一首:   【佛昔修治普門智,一切智性如虛空,是故得成無礙力,舒光 普照十方剎。】

  最後一首是智波羅蜜,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告訴我們,「 決斷名智,謂如實覺了。」也有兩種,一種是「受用法樂智」,一 種是「成熟有情智」。他舉《無性論》上講的,由施等六,前面講 的六波羅蜜成就智波羅蜜,又由智波羅蜜成立前面六種波羅蜜;由 此可知,智波羅蜜跟前面六波羅蜜可以互為因果,所以叫受法樂。 又由智波羅蜜才能正確的了知諸法實相,於是前面六波羅蜜才能真 正達到饒益有情。由此可知,菩薩的六波羅蜜我們凡夫要學習還真 不容易,凡夫學習大多數只能學他的外表,學他的形象,而實質的 內容是非常非常難懂。原因在什麼地方?智慧沒有開。   十度,後面這四度,方便、願、力、智,我們曉得都是屬於後 得智,所謂權智。權智從哪裡來的?從實智來的。沒有真實智慧, 哪裡來的權智?像一棵樹一樣,沒有根本哪裡會有枝葉花果?枝葉 花果是權智、是方便願力智;根本是般若波羅蜜,是禪定般若智慧 。由此可知,凡夫何以不得,原因我們就了解。可是不能不學,如 果不學,真的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哪裡能度人?要學克服自己的 煩惱習氣,的確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但是關 鍵在什麼地方?關鍵在真正發心,發心難,太難太難了。人果然能 發起真心來學習,這個事情就不難了,一生未嘗不能成就。難在真 心發不起來,所發的心非常勉強,說實在話敷衍塞責,不是出於真 心,勉強敷衍一下,做一點樣子給人看,不得實用。自己得不到真 實利益,別人就更不必說了。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沒有人教導。   好心的人、有善根的人不能說沒有,雖有善根、雖有好心,沒 有殊勝的緣幫助,往往這一生空過了。殊勝的緣不容易得到,確實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要以為我們遇到佛法了,我們也皈依三寶 了,甚至於我們也出家了,受具足戒了,實質上來講佛法還是難聞 。我現在有機會也能讀到《華嚴經》、聽《華嚴經》演講,這是不 是還是難聞?沒錯!還是難聞。你天天在讀,天天在聽,裡頭真正 意思你並沒有了解。為什麼說你沒有了解?因為你在日常生活當中 沒有改變,你那個改變是真的改變還是敷衍塞責的改變,明眼人一 看就看穿了。所以這個事情真難不是假難,真正不容易。   『佛昔修治普門智』,「普門」在前面曾經詳細說過,這個地 方不必再講了。這一句是後得智裡面「成熟有情智」。前面我們學 普門,是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十普。普是普遍,是平等,這一個字在 佛經裡面用得非常之多。為什麼?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 ,就不普,它有界限。一定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就跟諸佛 菩薩、法身大士一樣。虛空法界是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剎土眾生,剎土是諸佛的教化區,我們講佛國土。經上一般講三 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國土、一個剎土。虛空法界過去未來無量無邊諸 佛剎土,以及其中無量無邊的眾生,是我們的自身相,這才真正普 。心是性體,身是性所現的相分,性相一如,身心不二,入這樣的 境界就是入一真法界,就是入華藏世界;就是所謂的法身菩薩,證 得法身,真正入了普門。   如其不然,我們還是生死凡夫。但是生死凡夫能夠在《華嚴經 》上薰習一遍,這個種子好,無比殊勝!阿賴耶識裡頭種了這個種 子。什麼時候種子起作用成就果德,這個事情完全看自己,看自己 的緣分,看自己的方便願力智。什麼時候你真正發願起行,起行我 們今天講落實,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就入了法界。不但超越六道 輪迴,超越十法界了。這一句話提醒我們,佛往昔修行學習普門智 。   『一切智性如虛空』這一句講的是自受用,上面一句是他受用 ,你們想想這兩句,把他受用擺在第一,把自受用擺在他受用的後 面,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明顯的告訴我們,你要成就自己,一定 要先成就別人,成就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成就自己。為什麼?煩惱的 根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有了自私自利的念頭夾在當中,就不能成 就。佛教導我們這個方法好,起心動念只有成就一切眾生,把自己 忘掉了,這個方法妙極了!我執不必去斷它,自自然然沒有了。這 是什麼?這是般若正知,大而化之,把我執化掉了,融化掉了,把 自私自利的念頭化掉了。念念利益眾生,決定不想自己,活在這個 世間一切為眾生活的,不是為自己活的。   這個話聽起來不難懂,好像是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明白?未必 然也。為什麼?真明白他落實了,換句話說,他做到了,他是真明 白了;他沒有做到,他所理解的似是而非,好像是懂,實在他真的 沒有懂得。為什麼?因為起心動念還是自己擺在第一,沒有把別人 擺在第一,我們就曉得他沒有真懂。真正懂得,真正明瞭,從起心 動念、言語造作你能夠看得出來,很容易的看得出來,他是為社會 為眾生,他沒有為自己。所以凡跟聖不難認知,只是我們自己粗心 大意,自己的疏忽!如果自己細心一點,凡聖不難辨別。但是我們 不要在外面境界上去辨別,為什麼?那跟我們不相干。他是聖人, 我還是凡夫,我自己不認真努力修學,他的果德我一絲毫也沾不上 光,落實要緊!   往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懂得一句你就把這一句做 到,你就得受用,懂得兩句你就把這兩句做到,這是實學,真是實 實實在在的學問。學了不能落實,那個學了又有什麼用處?所學非 所用,豈不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浪費自己寶貴的經歷?人在這個 世間壽命不長,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雖然說是科學技術醫藥發達 ,你仔細去調查,古人這句話還是有效,確確實實,三十、四十、 五十、六十走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了,醫藥發達能夠延長人壽命 嗎?不能。諸位細細讀《了凡四訓》你就明白,命運的改變不是在 醫藥,是在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延年益壽。不是在醫藥,醫 藥能治病,不能夠延長壽命,不能治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醫藥 再發達,科學再發達,決定不能改變因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 惡因一定要受惡報。這在前面我們講十種智力的時候,第一種是「 處非處智力」,佛清楚明瞭,我們學了之後要記住,改變我們以往 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   第二句自受用,「一切智性如虛空」,《金剛經》上佛告訴我 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是真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講實話。說到更親切之處,過 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了三個不可得。心 是能現能變,佛又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可得,能現能 變不可得,所現所變怎麼可得?一切法不可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要果然清楚明白了,你從內心裡放下了,知道一切法都不可得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得大自在,這是受用法樂,我們常講的 法喜充滿。法樂怎麼來的?由前面六波羅蜜成立妙智,這個妙智就 是智波羅蜜;你有這個智慧,你才受用法樂,我們一般講你才能夠 真正得到法喜充滿,你才真正有智慧、有能力去幫助眾生。不能夠 具足福慧你想幫助人,你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要幫助別人,要成 就自己,一定要有福慧。   福是前面五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福德,般若 是智慧。般若應用在前面五條裡面,布施有方便願力智,持戒也有 方便願力智,忍辱、精進、禪定亦復如是,這裡頭都有方便願力智 ;所以前面五條叫波羅蜜,這個時候你知道「一切智性如虛空」, 你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你做得非常積極,做得非常圓滿,心地乾乾淨淨,一塵都不 染,這是自受用。所作所為利樂有情,這裡頭生大歡喜;青年守則 十二條裡有「助人為快樂之本」,你的快樂是從哪裡來的?修前面 五度饒益有情,快樂是從這裡來的。你不能修前面五度利益一切眾 生,你快樂從何而生?生不起來。這個我們得多想想,想通了再想 怎麼落實,怎樣去做?真正想通了不難,它就是實際生活,而且落 實從家庭裡面開始,逐漸向外擴大。   華嚴圓教十度齊修,你的心善、言善、行善,用六度做出來為 你一家人服務,你的父母一定會感覺得很快樂,「我的子女是世界 上最好的子女」。為什麼?因為你落實了十波羅蜜,你都做到了; 你的子女一定會明瞭、會讚歎,「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你為 一家人服務,你給這一家人帶來了幸福美滿,你建立了一個真正的 佛教家庭,六度六和敬的家庭,這是菩薩事業。在家學佛哪裡不能 成佛?你能這樣作法,你在家就成佛了,真正究竟圓滿佛,不是假 佛。自自然然,你會把你家裡面的這些成就,『舒光普照』就是影 響,你的智慧光明德行的影響,會波及到你的鄰里鄉黨、親戚朋友 ,大家都向你看齊,大家都讚歎你。自利不就利他了嗎?我為什麼 要做這個樣子?我做這個樣子原本目的就是要影響一切眾生的,我 這樣做是為一切眾生而做的,我不可以做得不好,我不可以不認真 。我要是做得不好,我要是做得不認真,換句話說,產生不了影響 ,我錯了。我能產生最好的影響,最究竟最圓滿的影響,我成功了 ,所以化他原來是自利。   自受用裡頭真實智慧是觀空,空有無礙。《心經》說得很好,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是一樁事不 是兩樁事。所以觀空不是消極,觀空是非常積極。如果觀空消極了 ,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那叫惡取空,那是把空的意思解錯了。空 的真義果然是他的那種看法,這個世界早就毀滅了,世界早就不存 在了,哪有諸佛菩薩?哪裡會有十法界?由此可知,空有是一不是 二,心地愈清淨的人,比我們一般人做事情愈積極、愈認真、愈努 力。所以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就能體會,釋迦牟尼佛 從事的職業是教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介紹「多元文化的社會教 育」,他從事這個行業;你看他對他的事業多麼認真,一點都不馬 虎,這是教我們的,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每天給大眾上課八個小 時,一年到頭沒有假期,四十九年沒有休息,這種敬業的精神,我 們看看古今中外哪一個人能夠跟他相比?我們今天想起來慚愧,我 們現在一天才四個小時,跟釋迦牟尼佛相比已經打了對折,自己還 覺得很累、很辛苦,怎麼說都說不過去。無論是在教在學,釋迦牟 尼佛都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求學的時候你看看他能捨棄榮華富貴 ,能夠放下名聞利養去求學;求學很辛苦,尋師訪道,學成之後全 心全力教化眾生。所以這兩個階段我們都要看清楚,他是怎麼學的 ?學了以後他是怎樣為大眾服務的?我們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活的 樣子,活生生的典型,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 放不下、看不破。   我第一天拜訪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頭一天他就教我六 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以後我讀《釋迦譜》、《釋迦方誌》 ,《大藏經》上有這兩樣等於說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古人寫的, 我才曉得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是有根據的,不是他隨便說的,釋迦牟 尼佛做到了。開始學佛的時候,我們不說學佛,我們說求學,開始 求學的時候,他學習的動機我們要知道,他的動機從哪裡來的?從 出去遊玩,看到生老病死苦,眾生不能避免;縱然自己做了國王, 生老病死這四個問題還是不能解決,這不是做國王能解決得了的, 國王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但國王有, 欲界天王也有。他動機在這裡,如何能夠離苦得樂,能夠斷絕八苦 、三苦;三苦是講三界,苦苦、壞苦、行苦。這樣才去求學,求學 的目的解決苦難,這個苦難他知道,眾生有自己也有。   如果為自己,不必捨棄王位,聘請好的老師來教;要為一切眾 生那就不一樣了,他發的心是要解決一切眾生這些苦難,那就不是 做國王能辦到的。想想什麼身分能辦到?老師教學。所以他不搞政 治了,他去搞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是他老人家 開端的,真的是全世界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祖師。他怎麼學?他如 何來建立教學?如何來推展教學?我們如果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 你到哪裡去學?你沒有地方學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這才是真 正的菩薩學處。所以世尊在一切經上所說的他全部都做到了,他是 真正做到之後,深刻的體驗才告訴我們。所以他的話是真語者、實 語者、如語者,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疑惑是我們,我們有疑惑。 我們的疑惑從哪來的?業障起來的。   我們的業障很難消除,原因總是圖自己的方便,圖自己方便不 能不損害別人。我怎麼會損害別人?我不能給別人做一個最好的形 象,我沒有辦法提醒別人,這樣對別人就損壞。所以佛菩薩念念把 眾生擺在第一,把自己擺在後面。做一個好的形象要做到底,決不 是半途而廢,決不是有頭無尾,始終如一。他老人家示現,從出生 到圓寂八十年如一日,求學教學一生也是如一日,沒有鬆懈過。所 以我們看人,這個人有始有終,這個人根機成熟了;敷衍塞責有始 無終,他哪裡會有成就?他不能夠相續,斷斷續續,興致來了,裝 模作樣一下;興致沒有了,立刻就鬆懈了。所以今天,人學好學善 不如鬼神。   『是故得成無礙力』,這一句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入不二法門, 你才真正無礙,《華嚴經》上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這四種無礙從哪裡來的?我們曉得「受用法樂,成熟 有情」,這兩種無礙,理事無礙;『舒光普照十方剎』,事事無礙 。這末後一句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 九法界的眾生,都受到你的智慧光明福德的幫助,這是普照,這是 大圓滿的成就。諸佛如來的大圓滿,一定要落實在我們自己起心動 念、言語造作之中,這是我們真的學佛,我們真正是佛的弟子。今 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明生居士王騰億 的頭像
    明生居士王騰億

    wty0975457848的部落格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