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一四卷) 2001/5/11 新加 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14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方神長行,第三句: 【光行莊嚴主方神,得破一切暗障,生喜樂大光明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跟我們說,「法光破闇,闇斷智生,智與法 喜俱生,斷以寂滅為樂」,註得雖然不多,意思都跟我們說出來了 。菩薩的名號都是表法的,非常重要,他給我們很深的啟示。名號 是『光行莊嚴』,他所學、所教導的法門是『破一切暗障,生喜樂 大光明』。我們從這個意思裡面去體會,「暗」是無明,「障」是 煩惱,這兩個字就是把三大類的煩惱都包括了:見思、塵沙是「障 」,無明是「暗」。凡夫有這三種暗障,這三大類暗障,所以無量 劫來沒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這種暗障的習氣非常之重,稍稍不 留意就墮落在其中,很難自拔。修行人要想脫離障難,必須念念警 覺,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你覺遲你就來不及了 。怎樣才能保持常覺不迷?這就是真實的功夫。要能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把世間一切法看清楚,也就是講看破,不要再給自己添麻煩 ;給自己添妄想、添分別執著就是添麻煩,那是暗障增長,不是消 除,不是減少,是天天在增長。 我們最近讀一本報導澳洲土著的一個小冊子,《曠野的聲音》 ,我們看了之後很受啟發。佛在經裡面講的許許多多重要修學的綱 領他們都落實了。他們沒學過佛,沒有接觸過佛法,這些人沒有念 過書,不認識字,對於我們現代社會他完全沒有接觸;他們的心清 淨,祖祖相傳,千萬年之中一直到今天,他們從來沒有破壞過自然 環境,從來沒有做過污染環境的事情,心地清淨莊嚴,所以佛法裡 面講的原理原則他們統統具備。 我們一定要明瞭古大德教導我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 事」。唐朝時候,龐蘊居士,這是一個得道的大善知識,他示現的 是在家身、居士身。這個人明心見性,一家三口,三個人都證果, 誰說在家居士不能成佛?他比出家人修行高得太多了。龐居士走的 時候,跟他女兒說「出去看看」,那個時候沒有時鐘,「看看是什 麼時候」,看看太陽,是什麼時候?他女兒知道了,知道他要走, 就大聲叫道「還早!」她自己站在那裡往生了。老頭子一看,嘆了 一口氣:「這個丫頭,她倒聰明!」要她的父親替她辦後事,後走 的人要替先走的人辦後事,你看看厲害不厲害?自在不自在?這個 在世間沒有白來、沒有白活,想走就走。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龐居 士,他家裡也相當富有,他把全部家裡的財產家當裝在大船上,把 船划到長江當中,砸一個洞,統統沉下去,不要了。別人就問他: 龐居士,你這麼多的財物,你自己既然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多做 一點好事?他告訴人:「好事不如無事」。做好事是三善道果報, 無事是超越六道輪迴。他這樣做,真正的意思在什麼地方?真正是 世間第一等好事。問他話的那個人不懂。 第一等好事是大家心都清淨,大家心裡都沒有事,天下太平。 人還搶著做好事,還有競爭、還有鬥爭,到最後還有戰爭,你看哪 一個發動戰爭的人不說他是做好事?他是保護人民、保護民族,保 護這個、保護那個,不曉得殺多少人。什麼叫真正的好事?世間第 一等好事,無事才是第一等好事。所以佛教菩薩,幫助六道裡面的 眾生,這也要行布施。布施應該怎麼行?三輪體空,是菩薩做的。 菩薩做那些好事是無事,心裡頭連痕跡都不著,那才叫好事;心裡 面還著相就不是好事。從這個地方我們才體會到龐居士的教誨,他 的教誨不是善巧方便,他是完全真實。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無事 才足以化導一切眾生。不但能教化人,六道裡頭任何一道眾生都能 感化,為什麼?無事的時候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他住的是一真法界。心裡才起心動念,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了 。 昨天有人問問題,我沒有答覆他,他問到宇宙的起源,到底是 先有宇宙,還是先有人?我沒答覆他,我叫他去讀《楞嚴經》。天 台大師跟我們講「一念三千」,那個念是非常非常微細的念,像《 仁王經》跟我們所說的,佛是從比喻上來說,其實真正的念頭比《 仁王經》上講的還要微細。《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 那九百生滅。如果我們把這個概念說得清楚一點,這一彈指,我們 要是彈得快,連續的彈,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 ,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換句話說,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 兩個十萬八千個念頭。念頭的生滅就是虛空法界,在佛經裡面講的 十法界的起源,一起一切起,一滅一切滅,沒有先後。你要認為有 先後,這是你的錯覺,你沒有看清楚,事實真相是沒有先後。因為 起滅的速度太大了,所以佛講「不生不滅」,為什麼?生滅同時。 生滅同時就可以說沒有生滅,這樣你才能真正見到事實真相。這個 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他怎麼能入這個境界? 這是在《華嚴經》上講,至少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要破一品無明 、證一分法身,才能見到。真實的見到,見得很清楚、很明白,確 實明白了,經上講是八地菩薩,不動地;前面所見到的是彷彿,但 是就得受用。三賢位的菩薩,跟七地菩薩,從初地到七地,這三十 七個位次,他得受用;到受用自在了,八地以上得自在。這不是我 們境界,我們聽說,在佛經裡面有這麼個說法,我們聽說,我們相 信。 這一樁事情就是用現在科學方法也能夠證實。我在前面講這部 經的時候,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我們是用光的速度來說,用光的 速度來觀察,比世尊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還 要微細。我們明瞭世尊這個說法還不是究竟說,依舊是方便說;究 竟說不可思議,不能想也不能說,那是究竟說。這個境界,八地菩 薩以上才行。八地菩薩以上跟佛在一起要不要說話?不要說,佛跟 這些菩薩說法,現在人講心靈感應,用不著言語。一剎那的感應, 要是說,要說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都講不完;一剎那的感應, 他統統都明瞭。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從現代科技的發展裡面得到一 些啟示。現在電晶體、晶片很小,一點點,就能儲存幾十萬、幾百 萬的文字。一點點,也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拷貝過去,幾秒鐘拷貝 一個,幾十萬文字就拷貝到第二片了,那就像心靈上的感應。佛對 那些大菩薩講經說法,用這個辦法,不是言語,言語太麻煩、太浪 費時間了。所以境界高的,或者我們講高維次空間的這些生物,他 們都用心靈感應。在我們佛經裡面說,色界天人,光音天,這是色 界的二禪,就不用言語了,他用什麼溝通?用光,光代表我們音聲 ,他那邊要是講經說法、溝通意見,就放光,對方一看全部都明瞭 。很多初學聽到很難懂,我說不難懂,我們現在也用光音,什麼地 方用?十字路口不是有紅綠燈嗎?不是在放光嗎?綠光一放你就曉 得可以通過,紅光一放你就停止,那不也在放光嗎?他不必叫一個 人站在那裡,「好,你走,停」,那多麻煩!所以我們也會用,但 是我們用的範圍太小。到二禪天完全不講話了,彼此溝通都用光。 更高層次的,光都不要用了,放光還麻煩,完全用心靈感應,那你 在外面看痕跡都看不出來。這是真的事實,絕對不是神話。我們今 天就是因為有無明、有煩惱,就是這障礙,把我們自性的本能障礙 了。 諸位要曉得,如果我們的暗障破除了,凡夫成佛,大乘經上講 「一念之間」,我們想想有此可能。為什麼?這個時候心靈感應恢 復了,十方一切如來,可以在剎那之間把圓圓滿滿的佛法就傳給我 們了。真的是一剎那間,哪裡需要很長的時間?只要我們有這個接 受能力。就像今天高科技軟體的拷貝一樣,如果你沒有這個設備, 你沒有這個能力,你說我只有一個錄音機,轉帶子的,那好,我這 一片拷貝給你,也能拷貝給你,要拷貝好多天,天天在那裡去轉; 如果有同等的設備,一秒鐘就可以給你,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嗎?換 句話說,八地菩薩他就具備跟一切諸佛同樣的設備,佛對他們就方 便了。我們今天窮光蛋,家裡沒有這些設備,破爛機器,佛對我們 那可麻煩大了、可費勁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學佛,真正懂得這個道理,除自己的暗障重要,這個在教 學法裡頭才真正叫高級的教學法,恢復你的本能。暗障除掉之後, 才生真正的喜樂。我們今天的喜樂是假的,歡喜快樂是假的。為什 麼?一陣子過去煩惱又來了,又有憂愁、又有顧慮了,沒有辦法叫 喜樂永遠保持;決定不生煩惱,那才叫真的喜樂。所以真的喜樂是 破一切暗障才能得到。 那我們講到根本了,一切暗障的根本,《金剛經》上講的我相 、我見,大小乘經論裡面所說的身見、我執,這是根本。執著有個 「我」就錯了,執著有個「我所」也錯了。什麼時候我們把我、我 所統統放下了,那就恭喜你,你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就相去不遠, 你趨向真實了,明心見性就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用功的人 ,功夫在哪裡用?要抓到用功緊要之處,破除自私自利,這是我講 得很粗了。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大障礙!我過去講經也常常說, 我們必須把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打掉。為什麼?只要對一切 人事物還有「我要控制」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自私自利,這個 念頭是根本無明。不在這上用真功夫,你沒有辦法突破。不但對於 身外一切人事物要放下那個控制的念頭,當然控制的行為更沒有了 ,對控制自己的念頭都要放下,我們才能真正回歸自然,才能真正 契入法界,入佛的境界,《法華經》裡面說的「入佛知見」。修行 人,說實在的話,這是修學的核心,這是修學的精髓,這是修學的 根本。 宗門教下祖師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龐居士的示現就是把這個 根本顯露給我們看,全部捨棄了。世間人講的好事、惡事,那是六 道輪迴裡頭相對的善惡,不是真善,善惡兩邊都放下了,那是真善 。「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是真善,儒家講的「至善」,止於至 善!至善是在一切時一切處,六根對六塵境界,一切人事物當中, 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止於至善。心才一動 就落在兩邊,兩邊就是善惡,所以那個善是善惡的善,今天講是相 對的事件,你就落在兩邊;兩邊是凡夫,你已經墮落了。我們為什 麼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就變成障,就變成暗, 就變成無明。 要知道我們的自性本明,《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妙覺 明性」,這是我們本有的。為什麼把本明變成無明?把本能變成無 能?問題就是在「暗障」這兩個字,也就是說你在境界裡頭起心動 念、分別執著,這個造成的。起心動念是「暗」、無明;分別執著 是「障」。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 惱、是妄想。我們要把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來下手怎麼 樣把它離開。你能夠斷一分,你就生一分光明;你能夠斷兩分,你 就生兩分光明,這裡頭得光明喜樂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所以這 三障煩惱不能不除。 四弘誓願諸位非常熟悉,四弘誓願是佛陀教導我們修學的層次 ,四個階段。第一願是教我們發心;心不發,什麼成就都沒有。換 句話說,你今天為什麼斷不了煩惱?你今天學經教為什麼不開悟? 原因在哪裡?菩提心沒發。什麼叫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你沒有發這個心。「我天天早晚都在發」,那你是嘴皮上發,你心 沒有發,嘴皮上天天念,沒有用處!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 我討厭他」,可見得你那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想斷煩惱 斷不掉,想學法門不開悟,關鍵在此地。真正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要幫助一切眾生,他就有感應,障礙沒有了;真為眾生,不為自 己,障礙就沒有了。對待眾生一定要平等。這是我一族的,這是我 同鄉的,這是跟我同學的,那就完了,不平等!不平等還是造成障 礙。要把所有的障礙都排除,這經上講「一切」,所有障礙統統排 除,你心靈感應就大通,圓通了,這個時候你得一切諸佛如來加持 ,你的成就當然就快了。 我想我們同學當中,有人讀過倓虛法師的自傳《影塵回憶錄》 。《影塵回憶錄》裡面他講了一個故事,這真的,這是他親眼所見 的。持律法師,曬蠟燭的,這個法師沒念過書,沒有智慧,六月天 人家在曬衣服,他是香燈師,香燈師管蠟燭的,人家跟他開玩笑: 「香燈師,蠟燭也搬出來曬曬!」,你看他多老實,他把蠟燭統統 搬出去曬,一曬全化掉了。老實,不懂事!別人跟他開玩笑他當真 。老實人得度,老實人太可貴了,所以廟裡面一般同修都笑話他、 都輕視他。方丈老和尚看重他,方丈老和尚說這個人可造,叫他不 要當香燈了,到育王寺去拜佛,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每天拜三千 拜,叫他就用這個功夫。因為他老實,你叫他拜三千拜,他一定每 天都會拜到三千拜,老實嘛!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作一首偈,他 也不會寫字,他念出來叫別人寫,送給老和尚,老和尚給他證明開 悟了,以後講經說法,詩偈都做得很好。什麼原因?通了,障礙沒 有了,拜了三年,把一切暗障拜掉了。要在淨宗來說,他得一心不 亂。所以老和尚有智慧、有法眼,看到這個人是法器,給他機緣他 真有成就,栽培他。佛家講唯上根利智容易得度,上根下愚容易成 就。持律師是下愚,他不是上根利智。最麻煩的就是像我們這種半 吊子,上不上,下不下,最困難了,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起心 動念都在製造暗障。 我們要覺悟,真正覺悟要回頭,章嘉大師他老人家過去常常教 導我「看破放下」;我們今天看破是有幾分,道理我們都搞清楚、 搞明白了,我們深信不疑。現在問題在哪裡?放不下。什麼叫放不 下?六根對六塵境界還是會起心動念,面對一切人事物還是搞分別 執著,這就是放不下。古大德有所謂「看得破,忍不過」,忍不過 就是放不下,這不能契入如來境界。如來境界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 。我們要想想,我們現在生活在什麼時代?今天的時代是世界大亂 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我們要是沒有成就,自己心裡要清楚,決定 墮三途。我們讀過安世高的傳記,他那個同學作共亭廟神,造業, 自己知道死後一定墮地獄,畏地獄苦,想到這一點,地獄太苦,地 獄去不得,求他的老同學來幫助他。老同學用什麼來超度他?開導 他,教他立刻回頭,改邪歸正,斷惡修善。他真的回頭,真的一切 放下,他才能超生,從畜生道超生到天道;他那個天,我們能夠肯 定它是忉利天。我們今天處在這個世間,面對著前途,不很樂觀, 有沒有這麼高的警覺性?要想成就,「現在還早,再過幾年」,過 幾年來不及了,修行就在今朝,明天就太遠了,明天我還在不在這 個世間,你自己敢保證嗎?天災人禍、意外災害頻繁,能保證明天 還在嗎?一定要有這樣高度的警覺性,看破放下就在今天,沒有明 天,這才算是真的有一點覺悟,真的明白了,一定要這樣作法。明 天這個身體還在世間,多勸勸別人,多給別人做一個好樣子,放下 了,放得乾乾淨淨。放下之後會不會餓死、凍死?不會的。為什麼 不會?放下福報更大。 福報,佛跟我們說得很清楚,我們要信。財富、聰明智慧、健 康長壽從哪裡修來的?統統是從放下修得來的。這個放下,經典裡 面也稱為布施供養。布施供養的對象是法界眾生,沒有分別,平等 的布施供養,布施供養當中一絲毫希求都沒有,是清淨的。清淨的 、平等的布施供養,這個福報無量無邊。非常可惜,許許多多眾生 ,包括學佛的同學們,在家出家,他不相信。他還相信自己的意思 ,不相信佛的教誨,認為佛的說法不可靠,還是自己想方法去賺錢 可靠,那有什麼法子?由此可知,淨宗常講「難信之法」,淨土是 難信之法。 你再想想哪一法不是難信之法?連十善業道都是難信之法。佛 教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為什麼做不到?難信,難信之法 。淨宗法門是難信當中的難信。只要你信了,你認真去修學,成功 快速。所以人生在世,連澳洲土著,根本不懂得佛法的,但是他懂 得一個道理,人生在世一定要生活得快樂、生活得自由。他把快樂 自由做為人生的目的,跟大眾在一起沒有分別,互相尊重、互相合 作、和睦相處,他把這個看作人生的意義;就是跟大家同樂,不是 獨樂樂,是同樂,與一切眾生同樂,這是人生的意義。他們人生的 目的、意義,比我們就高明太多了。他們批評現代社會人,現代做 生意的人,把做生意當作他人生的目的,錯了,完全錯了。所以他 們生活得快樂、生活得自由。我們看到很多做生意的人,尤其現在 做國際貿易,今天飛到這裡,明天飛到那裡,一天到晚忙著,真的 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他有沒有想想他為什麼活的?為生意活的!生 意是什麼?這真叫迷了,他迷得不亦樂乎。佛法裡頭講的迷惑顛倒 ,他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他生活在這裡頭。 我們今天算是相當幸運,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但是 只是在萌芽,怎樣將這個萌芽生長、茁壯、開花、結果?那一定要 靠自己的努力,這叫功夫,要在這下功夫。這個功夫就是克己的功 夫、助人的功夫。利根的人用功猛利,像龐居士那是利根人,猛利 ,說放下就徹底放下。龐居士放下之後,怎麼生活?我們在傳記裡 面看到,他編草鞋,擺個小攤子賣草鞋,編草鞋。草鞋,上一次大 陸那邊同修給我帶了一雙,讓你們大家看看什麼叫草鞋,這一邊人 沒有人見過。我們在抗戰期間作學生穿那個草鞋,草鞋大概只是一 個銅板、兩個銅板買一雙。一雙草鞋,如果路是平坦道路,大概穿 一個星期;如果走山路,大概兩天這草鞋就穿壞了。草編的,所以 很便宜、很賤。他每天編幾雙草鞋賣掉,買東西吃,他過這個日子 ,快樂得不得了,他家裡那麼多財產都丟到河裡去,不要了,他編 草鞋。這種示現就是菩薩示現,覺悟的示現,活得快樂,活得自在 。全家走的時候說走就走,那麼歡喜、那麼高興,真的是生從哪裡 來,死往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間人不知道他,他知道 一切眾生心,我們講的心靈感應,他心多清淨。 所以我們常常勉勵同學,我們修心,心要純淨、要純善,一定 要記住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跟我們講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這句話重要。一絲毫的不善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夾雜了 ,我們的心縱是善,不是純善;縱是淨,不是純淨。一定要修純善 純淨,才有能力破暗障。譬如像這一杯水,很乾淨,有一粒灰塵掉 在裡面,它就不純淨,它就不是純善,絲毫污染都不能有。所以我 們怎樣保持,在一切時一切處,保持自己純淨純善的心?純淨,自 受用,純善,他受用。純善是對一切人都善,決定沒有分別執著。 跟我有親屬關係的人我對待他善,我的冤家債主我對他還是善,平 等的,決定沒有差別,這個善叫純善。如果一念分別,這是我的親 人,那是我的冤家,稍稍有一點分別,你的善就不純。要知道純淨 純善是性德,是我們的本性。淨不純、善不純,那是無明,那是一 種變態,把我們的本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實在講就是真如本性, 它裡頭夾雜著不淨,夾雜著不善,佛給它起個名字叫「阿賴耶」。 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叫「藏識」,藏就是含藏,像倉庫一 樣,亂七八糟的,好的壞的都有。藏識起作用,就把一真法界變成 無量無邊法界,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無量無邊法 界怎麼來的?從心想生,那個心想就是不淨不純,你心不淨,不是 純善,所以你倉庫裡頭藏的那些,善的就變成三善道,惡的就變成 三惡道。三善道、三惡道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心純善、 純淨,十法界就沒有了,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沒有了,顯現出來的是 一真法界,那才是真實受用。 所以我們一定要常常提高警覺,真實高度的警覺,這一切暗障 是我們的麻煩,是我們的根本麻煩,這個東西不能不把它去掉。減 一分就生一分智慧,大光明是智慧,就生一分喜樂,法喜充滿。所 以一切暗障決定不能增長,如果叫一切暗障天天還增長,這個麻煩 就大了,我們在這一生成就可以說毫無指望。只容許一切暗障天天 減弱,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有成就的希望。 明白這個道理,貪瞋痴慢,是「障」;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 想,是「暗」。我們面對現前應該怎麼辦?這才真正明瞭不依靠佛 經不行,佛經是我們的生命,不是第二生命,第一生命!法身慧命 就在經論當中。經論不必多學,一部就夠了,天天要讀誦,天天要 深入研究,了解它的真實義。天天要落實,決定放下自己的成見, 放下自己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要放下,依靠經典的教誨,這 叫學佛。為什麼依靠經典的教誨?因為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是諸佛 如來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正法,純正之法,純淨純善!我們要用它 來幫助我們,達到自心的純淨純善。 暗障非常複雜,非常濃厚,不用這個方法怎麼能夠把它去除? 怎麼樣能夠把它消失?凡事起頭難,契入境界之後,越來越容易, 開頭最難。為什麼?自己這些煩惱習氣太深了,時間太久了,很不 容易一下放下。起頭難,所以起頭真的是咬緊牙根,拼命,不要命 了,我要這樣作法,要有這樣的毅力決心,我照佛陀的意思去做, 明天死,死也不在乎,也願意,要有這樣的決心,我們才能把這一 關突破。這個突破之後,往後就會愈來愈順利,愈來愈容易,最重 要的是突破第一個關口。 放下自私自利,學諸佛菩薩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想。我們今 天在經教裡頭結出一個綱領,為一切眾生真誠著想,為一切眾生清 淨著想,為一切眾生平等著想。現在眾生不真誠、不清淨、不平等 ,沒有智慧、沒有愛心,我們如何幫助他?真誠、清淨、平等、正 覺、慈悲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個個具足,跟諸佛如來果地 上無二無別。為什麼我們把它失掉了?就是此地講的「一切暗障」 ,雖有,不能現前,你被障礙住了。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 幫助別人把一切暗障破除?龐居士那個方法我們做不到,那是究竟 圓滿的辦法,不是徹底覺悟的人做不到,那是真正明心見性。釋迦 牟尼佛如果不是徹底覺悟,他怎麼肯放棄他富貴的生活出去托缽? 釋迦牟尼佛那個示現跟龐居士的示現沒有兩樣,同一個境界、同一 個手段,方式不一樣,教中上根性的人一看到就明白了、覺悟了。 這是對的,真正把自己找到了,我們現在人講人生的目的、意義找 到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社會大眾做啟發覺悟的榜樣,這是 真實功德、真實利益,這叫真正慈悲救世。那個慈濟不是說沒飯吃 給你一點東西吃,沒衣服穿給你衣服穿,沒有房子住蓋幾間房子給 你住,不是!那是小事,不是根本,根本是教你覺悟,是教你把自 己本來面目找回來;用現在的話說,把你人生的目的、意義找到, 這才是究竟徹底的慈悲濟世,這是真實功德,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所以菩薩在此地跟我們說他修學的法門,最重要的就是「破一 切暗障」。一切暗障破了,自自然然就生智慧,就會過幸福美滿快 樂的生活,生喜樂。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在十法界教化眾生 ,一切作為無不如是。他們是已經成就了,給我們表演,釋迦牟尼 佛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八相成道,表演給我們看;像龐居士的示現, 也是表演給我們看。近代在中國禪宗、淨宗兩位大德,是備受大眾 景仰的,禪宗是虛雲老和尚,淨宗是印光大師,這兩位大師也是表 演給我們看。虛老和尚一生,他所做的建寺安僧,他建了不少寺廟 ,修復了不少寺廟;他建寺也好、修復寺廟也好,他不做住持,他 也不做當家。修好之後請一些法師去主持,在那裡修行辦道。虛老 和尚一生做這個,自己一生過最清苦的生活。而印光大師的示現, 可以說是遍及整個地球;虛老和尚的示現只是振興佛法,他是在這 一個小範圍裡頭;印光大師的範圍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希求世 界能和平安定。所以他老人家的作為,他不是蓋寺廟,他一生沒有 搞過寺廟,印經布施,他是弘法。他自己家鄉口音很重,在南方講 經一般人聽不懂,所以他老人家不用講演,他用文字,他用文字做 弘法的手段,用印經。所以十方的供養,他把這個錢辦了一個弘化 社,在蘇州報國寺辦了一個弘化社,流通經論善書,只要是勸善的 書,弘化社也都印。這其中特別是《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彙 編》、《了凡四訓》,這三種印的數量最多。他講演的記錄只有一 篇,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老人家主持,每天有一次的開示,最後一 天傳授三皈五戒,當時有同修把他老人家的講演記錄下來,以後印 成這一本小冊子。我們從他講演當中,明瞭他老人家一生的事業就 是印經流通。因為那個時候北方也有災難,他在印經的基金裡面拿 出三千大洋去賑災,這個賑災款項是印經的基金,所以我們才曉得 老人家一生做一樁事情,一門深入,他不亂、他不雜,一生專門印 經,這個功德是真實功德。 我們想想他跟虛老和尚兩個人做的事情,我覺得還是印祖的功 德踏實,為什麼?虛老和尚建的廟很多都被破壞了,印祖印的這些 書流通到全世界。我們學佛得他老人家的恩惠太多太多了,因為初 學的時候多半都是弘化社出的書,這是李老師特別跟我們介紹的。 弘化社的本子校對得好,錯字少,視為善本,它可以說跟金陵刻經 處齊名。但是金陵刻經處的書是賣的,印光大師弘化社的書是贈送 的,他是一半贈送,一半是成本流通,不賺錢的,非常難得,給我 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當學習。所以我學佛,這一點完全學印光大 師,修法布施,印經跟大家結緣。以後我們利用這個科技,我們做 錄音帶、錄像帶,現在我們做CD、VCD ,都是在流通佛法。我們做 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決定沒有過失,人家拿去賣錢了都是好事,只 要有人買,只要有人肯讀就好,所以是有百利而無一弊。這是印光 大師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也用這種方法破除一切暗障,得大歡喜, 得大智慧。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