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五一卷)  2001/12/30  澳 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51   

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讚佛,善勇猛菩薩偈頌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聲,普遍十方諸國土,隨諸眾生所應解,為出 言音無障礙。】

  這一首偈是『了佛音聲』。平常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說「佛以 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的音聲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所 以音聲沒有障礙。無障礙的法界,唯一稱性,性遍法界,性融法界 ,所以稱性就自在了。與性德相違背則是處處障礙,所謂是觸處成 障,觸是接觸,只要接觸就是障礙,特別是在六道凡夫。『或有』 ,菩薩的讚頌雖然是觀察十方,包容萬物,可是見到佛身、見到佛 的形相、見到佛的音聲,後面講的光明,我們一般常講總得要有緣 ,不是每個眾生都能見得到的。所謂是「佛不度無緣眾生」,不是 佛與眾生無緣,而是眾生與佛無緣,過失在眾生這一邊,不關佛那 一邊。這個地方總得要講感應了,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世尊這一句話我們仔細觀察還是一句方便語,怎麼知道是方便 語?性德本來周遍虛空法界,哪有應與不應?就好像我們現在收看 無線電視一樣,我們電視機放在此地,打開頻道影像就現前了。我 們要問,我不打開頻道,這個影像在不在現前?在,不過沒有緣, 沒有緣怎麼辦?它在你看不見。音聲在不在?在,沒有這個緣你聽 不見,這個緣是機器、電器,給我們做了緣。所以佛的體性、形相 、聲光、音聲,就像電的傳播一樣,無時無處而不在。我們這個身 體就像電視機一樣,如果這個電視機一點毛病都沒有,它的功能可 以完全發揮,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體、相、作用它應該全部 都能收看,都能夠收聽,這是正常的。現在這個機器有了故障,還 可以用,但是許許多多頻道它收不到,有些頻道能收到很模糊、不 清楚,真正能夠看得清楚的只有一個頻道,我們現前這個身體就像 是這麼一個破爛的機器。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沒有別的,幫助我 們調整,幫助我們修理,希望這個機器恢復它圓滿的功能,這個功 能是它本具的,不是從外面來的。   「或有能了佛音聲」,我們知道哪些人「能了」?破無明的法 身菩薩他沒有問題,他能了。權小二乘,能了而不能夠徹底,就像 他還有一點故障,故障不大,能收,但是音聲跟形相有一點模糊。 而六道凡夫,障礙就嚴重,只能收到一兩個頻道。色界天、欲界天 的上面兩三層也許可以收到兩三個頻道;忉利、四王以下,我們只 能收一個頻道,只有特別的緣分偶爾感應到。譬如我們有時候聽到 念佛的聲音,不是我們念的,我們附近居住的人家與我們所在處所 ,間隔有相當的距離,他們那邊念佛,我們這邊不可能聽到,又何 況附近這些鄰居沒有念佛,我們為什麼會聽到念佛的聲音,而且聽 到得很清楚?聲音又很美妙很好聽,這從哪裡來的?這是感應。有 人聞到香,確實是異香,從來沒有聞過的,也有人聞到很好的檀香 ,或者有人聞到花香,也有少數人見色、見光,這些都是感應。所 以「或有」,不是全部有。   『普遍十方諸國土』,我們知道善勇猛菩薩是讚佛的學生,各 個不同程度階層的學生。從菩薩、緣覺、聲聞到六道凡夫,總得要 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才能聞到。這些具足善根福德因緣的佛 弟子,「普遍十方諸國土」,這個話是雙關語,諸佛如來應化的能 力也是「普遍十方諸國土」,音聲普。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口裡沒 有發出的音聲,念頭有。音聲是怎麼回事情?現在大家都懂得,震 動而發的。我們心裡頭起一個念頭,它還是震動,雖然很微弱,這 個震動也周遍虛空法界;如果不周遍虛空法界,怎麼能跟諸佛起感 應道交的作用?這裡念頭才起,他方世界諸佛菩薩就知道,念頭才 動就知道了。好比我們一個身體,任何一個部位有了狀況,我們這 個心裡頭立刻就曉得,曉得它在哪裡。譬如蚊子叮我們、螞蟻咬我 們,螞蟻咬了一口,我們立刻就曉得在哪一個部位。前面我們讀過 不少,佛的法身遍虛空法界,佛的智身也遍虛空法界,佛的色身還 是遍虛空法界。我們沒有離開佛身,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沒有離開佛 身,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也沒有離開過佛身。誰知道?這個事情佛 知道,覺悟的人知道。我們現在是聽佛說法,雖然不是親證的境界 ,我們也能夠明瞭。我們是聽佛說的,我們相信佛沒有妄語,佛所 說的決定真實,我們相信得過。   許許多多世界,我們娑婆世界也不例外,以音聲為教體。楞嚴 會上文殊菩薩為我們選擇「圓通」,圓是圓滿,通是通達,圓滿通 達成佛之道。是哪一個門路?菩薩為我們選擇的是音聲,「此方真 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諸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都是 用音聲講經說法;我們淨宗修行執持名號,音聲做佛事。我們在古 大德註疏讀到過,念佛「大聲見大佛,小聲見小佛」,這是祖師大 德所說的。我們後人煩惱習氣很重,不能夠體會佛菩薩的教誨,我 每展開經卷,想到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句話難,太難 太難了!大多數的同學,我們細心去觀察,常常曲解如來真實義、 錯解如來真實義,把自己的意思看作是如來真實義,他怎麼會有成 就?難在這裡。這是很大的誤會,也是古大德所說的,但是我們疏 忽了,「望文生義,三世佛怨」,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 解錯了!   佛法裡面,我們在大乘教看到的太多了,佛法是平等法;雖然 它也講階級,它講菩薩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雖然有階級,但是它是平等的,它是包容的。初信位的菩薩,他所 修學法門裡面包括等覺菩薩的修學,不可思議;等覺菩薩法門裡面 ,依舊不捨初信位菩薩所修的。這個話怎麼說?我們舉個明顯的例 子來講,凡夫初入佛門,佛就傳授他三皈五戒;修行到了法雲地菩 薩、到了等覺菩薩,他還要不要守三皈五戒?還是要嚴格遵守,你 從這裡就能看到法法圓融。我們前面講十地十波羅蜜,每一地雖然 是有一個重心,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但是地地都圓攝十波羅 蜜,這是佛法。   初地菩薩修布施,布施裡頭有持戒、有忍辱、有精進、有禪定 、有般若,有方便、願、力、智,一條都不缺,這叫布施波羅蜜; 如果缺了一樣,他的布施波羅蜜就不圓滿。二地菩薩修持戒波羅蜜 ,持戒裡頭有布施,有忍辱、精進,乃至於後面的方便願力智。我 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何況這是大乘圓教,要把清淨平等落實才行!我們現在麻煩在 哪裡?學的是一套,講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這叫散學,他不 能合一。這不是一二三的三,鬆散的散,散亂的散。人家是學三學 ,我們是學散學,差不多,音差不多!所以你不會有成就的。你這 種學佛法,頂多恭維你,天台大師所講的「名字位中」,名字位有 名無實。自私自利、貢高我慢,時時現前而不能夠覺察,自己不知 道,你才曉得你那個毛病習氣有多重!世出世間法的事理真相確實 是一無所知,每天展開經卷去讀誦,好像三歲小孩唱歌一樣,把它 唱一遍,什麼意思不知道。   我們現在不少人學佛有這個毛病!沒有把佛法當作一回事情, 從前李老師常講,哪裡叫學佛?說得不好聽一點,消遣佛法。這個 罪過很重,你還以為你自己修積功德,還以為你自己有福報,錯了 !佛法的修學,有沒有一點功夫,從哪裡看?從你生活上看,從你 處事待人接物去看,看你有沒有把你自己的毛病修正過來。日常生 活當中,洗個碗筷有沒有洗乾淨?洗好之後有沒有把它擺得整整齊 齊?修行就在這些地方。吃完飯了,桌子有沒有擦得乾乾淨淨,桌 椅有沒有擺整齊?小事!洗個手我昨天看到了,洗完就走了,洗手 台旁邊那些水珠到處都是,都不知道把它擦乾淨。水龍頭上沾的有 肥皂的水,不曉得把它擦得乾淨,這都是學佛,學佛在這裡學。浴 室裡頭、臉盆裡頭,你們如果仔仔看看我的,我洗完澡之後,我這 個盆子要洗得很乾淨,順手的事情。水龍頭是金屬做的,我用完之 後我用乾毛巾把它擦一擦,順手的事情,永遠它是那麼樣亮,它不 容易壞。隨時用你不擦它,特別是肥皂水,它容易起化學作用,壽 命就減短了;它的壽命短了,影響我們自己壽命也短了。   早晨勝師切了一盤西瓜,我就告訴他,學佛從切西瓜這裡去學 ,什麼都要學,要切得整整齊齊,不能切得亂七八糟。一塊大一塊 小,拿出來之後不像樣子,這個東西能見客嗎?如果你要到一個餐 廳裡面去吃飯,餐廳端一盆水果像這個樣子,客人能滿意嗎?所以 多到外面餐廳去吃飯,去看看、去學學,這一點過去韓館長這樣作 法;常常帶著大家到餐館吃飯,吃飯的時候告訴大家,你們學習, 你看看人家的菜顏色怎麼樣?怎麼燒法?你看那個盤子端出來,乾 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你以為學佛在哪裡學?在佛堂裡頭,錯了, 佛堂裡學不到東西。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做人。我們山上住三 位法師,他們有分工,我聽到了,我說你們的分工要常常交換,為 什麼?任何一樁事情我都要學,我都要會,不能說三個人分三個工 作,永遠做這一樣。那個人走了之後,燒飯的人走了,飯都沒得吃 了?澆水的人走了,水就沒有人澆了?這成什麼話?   過去老和尚常常教導我們,出家人要有三把刀,這三把刀是什 麼?第一個剃頭刀,你要會剃頭。第二個剪刀,你要會裁縫,從前 出家人衣服自己做的,誰替你做?古時候沒有僧服店。第三個菜刀 ,你要會燒飯,你要會做菜,生活教育。處事待人接物自己要謙虛 、要尊重別人,處處要行方便,佛家常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大家在一個課堂裡面學習,我不去上課我也佔個位子,不讓別 人坐,這成什麼話?這哪裡叫方便?有人問我,我們四眾同修在一 起是不是出家人最大?沒錯,古時候是這樣的;排列的順序,比丘 眾排在前面,比丘尼眾排在後面,優婆塞眾又排在後面,優婆夷排 最後。現在這個規矩我們還要不要遵守?要遵守。為什麼?這是佛 法的形象。但是我們出家人要生慚愧心,為什麼?我們的道心,我 們的修行、修持,遠遠不如在家人。你要不相信,你仔細去觀察, 只要你留意,你看看念佛往生的是哪些?在家女眾佔第一位最多, 走的時候瑞相希有,第二是在家男眾,出家人念佛往生的人很少。 鬼神都告訴我們,出家人死了到哪裡去?多半都是到餓鬼道、畜生 道去了,所以現在鬼神都瞧不起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   我們自己要認真去反省,我們受別人的尊重,把這一點福報都 享盡了,自己不曉得謙虛。在家人照顧出家人,出錢出力,建道場 讓你們安心辦道,你們辦的是什麼道?辦的是畜生道、辦的是餓鬼 道、辦的是地獄道,也是道!畜生道愚痴,餓鬼道慳貪,地獄道瞋 恚,我們心裡沒有把貪瞋痴放下,念念還增長,我們是在辦三惡道 。出家人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在家人懂得。在家人生活艱苦 ,省吃儉用,節省下一點錢,供養三寶;出家人沒有經營這些生產 的事業,錢財來得太容易了,好像是我應該要享受的;沒錯,是應 該享受,將來果報是「披毛戴角還」。人家是賺錢來生活,我們是 負債生活,你懂不懂?古大德講的話沒錯,「今生不了道,披毛戴 角還」。我們有沒有這個警覺心?不懂得惜福,不懂得培福,不懂 得尊重一切眾生,何況是人?不懂得行方便,愚痴,愚痴就是畜生 道。如果再加上惡業,那你不就到地獄道去了嗎?   昨天有同修問我怎麼念佛?這些話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很多遍 。佛法為什麼要分這麼多宗?宗又分那麼多派,為什麼?佛法裡頭 說的「恆順眾生」,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愛好不一樣,一個法門不 能普度眾生,就是連念佛法門你要不懂方便,也不能普度眾生。所 以一個大的寺院有很多個講堂,首座和尚分座講經,就像一個學校 它有很多教室,這個教室講《華嚴》,那個教室講《法華》,那個 教室講《般若》,你歡喜修哪個法門,你就進哪一個講堂。這叫開 方便之門,它不是一門;一門有,比較規模小的道場只開一門。圓 瑛法師,過去他的講堂圓明講堂,只有一門《楞嚴經》,他老人家 一生修學《楞嚴》,教宗《楞嚴》,行在彌陀,他念佛求生淨土。 他辦的是楞嚴專宗學院,你學《楞嚴經》,你進他的講堂;你學其 他的,你到別的道場去。   我們淨土宗最初慧遠大師在廬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 專學《無量壽經》;那個時候,《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都 沒有翻譯出來。淨土宗經典最早翻譯的是《無量壽經》,依《無量 壽經》一部經修行,一部經、一個法門,一門深入,一百二十三個 人各個成就,不可思議。你學其他法門,到別的地方去。所以寺院 道場多,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專科學校,它不是大學。叢林是大學 ,各個科系都有;小道場都是專科的,它有成就,所以它有學風、 它有道風。東林這個念佛堂,它的學風就是《無量壽經》,道風就 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也要契合許多不同的根機 ,有人喜歡追頂念佛,追頂就念得很快,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的,一句追一句的;有 人念得很慢很慢,一句佛號要念一兩分鐘,懺雲法師就是,他老人 家念佛念得很慢。一個念得快的,一個念得慢的,他們兩個在一塊 生煩惱,怎麼能合得來?這怎麼辦?要建兩個道場,兩個念佛堂分 開,喜歡快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你們進那個念佛堂。   所以淨宗有許許多多的道場,他們裡面念佛的方法不一樣,多 走一走,哪個道場覺得很適合自己的口味,你就到那裡去修,你會 有成就。同樣是念佛法門都不行,同樣是依《無量壽經》,《無量 壽經》古大德的註解不一樣。我過去講《觀無量壽佛經》,我依善 導大師的註解,台南有一位開心法師,他一再勸我:「法師你要講 《觀無量壽佛經》」。我說:「講過了。」他說:「你講的那個不 行。」我說:「怎麼了?」他說:「你要講智者大師的註解。」他 是天台家的,他有執著、他有成見,他不喜歡善導大師的,他喜歡 智者大師的。我要適合他的口味,就把智者大師的註解給他講一遍 ,他歡喜,眾生不好度!所以念佛有念得快、有念得慢,有念大聲 、有念小聲。昨天我還聽說,有人講祖師大德都不出聲,無聲,我 不知道是哪一位祖師大德?沒有這個說法。不出聲也許是年歲大了 ,念不動了,不是別的原因。哪有不出聲的道理?   念佛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學到的,吉祥雲比丘傳授 的,他老人家自己是這樣修行的,「般舟三昧」,經行,我們通常 講繞佛,以這個為主。繞佛決定要出聲,什麼時候可以不出聲?止 靜的時候可以不出聲,就是你念累了你要休息一下,你在旁邊打坐 ;打坐的時候聽別人念佛,心裡頭跟著念,口裡頭不出聲,休息, 這是不得已。另外一種你想活動活動就拜拜佛,拜佛是很好的運動 ,拜佛不出聲,心裡面默念佛號。所以念佛是行住坐臥都不間斷, 這個法門殊勝。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向佛菩薩一樣,時時與 人方便。我給別人方便,別人給我方便;我處處限制別人,我自己 在菩提道上決定時時刻刻受別人限制。為什麼?因果報應。我們要 懂這個道理,造什麼樣的因,一定受什麼樣的果報。   第三句講得好,『隨諸眾生所應解』,這就是大開方便之門, 我們常講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就是方便門。常常為 別人想,不要為自己想,我們所在之處就有很多人替我想;我只顧 自己不顧別人,將來受的果報不好。所以學佛在日常生活當中,你 學佛有沒有成就?有沒有成績?都在你日常生活當中,特別在處事 待人接物,你看看你有沒有改善?

  偈頌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聲,普遍十方諸國土,隨諸眾生所應解,為出 言音無障礙。】

  這一首在前面拉雜跟諸位講了許多廢話,這些話不能不講,不 講真的我們的經白念、白讀、也白學了,所學非所用,我們學它幹 什麼?學佛的人必須常常記住,常常提醒自己,從起心動念立刻就 要能覺察得到,「我這個念頭,佛要是看到贊不贊同?佛有沒有這 個念頭?」佛沒有,那我們趕緊把它放下。我們跟別人談話,想想 我們這個談話的態度、語氣像不像佛?我們一天的作為像不像佛? 常常想到佛是不是這樣作法,你學佛進步就會很快了。像不像的標 準都在經論之中,經論是佛心、是佛的言語,戒律是佛的行為,你 看看佛對人多麼謙虛,多麼恭敬,哪有端什麼架子的?沒有,和藹 可親,平易近人。上對於許多國王大臣,下對販夫走卒乃至於乞丐 ,佛是平等心對待。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敬愛,平等的教導,自己 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大家看,讓我們向他學習。我們發心學佛, 出了家,到底學了些什麼?有沒有認真去反省過、去檢點過,學了 些什麼?有什麼成績?如果我們的道業沒有進步,前途可畏。我自 己不能成就,我能幫助別人成就,那還真有功德;我自己業障太重 ,我把我的機會讓給別人,是做了一樁大好事,那個人要成功了, 你就享福了。最忌諱的,障礙別人修學的機緣,自己又不肯幹,肯 定墮地獄,這個罪重!我們讀這一節經文感觸很深,我們應當怎麼 學,自己總要知道。   如來果地上『隨諸眾生所應解』,這就是「佛以一音而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必須見性才能做到,沒有見性不能夠與一切法 融通,這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我們如何能做到相似?總要學,學 佛的慈悲,學佛的方便,學佛捨己為人。我坐在這個座位,這個座 位距離老師很近,有個初學的人,他想到這邊座,我們歡喜讓給他 ,「不要緊,你請坐」,我們可以坐後面去。為什麼?我們聽得很 久了,我們一定要把初學帶進來,不要讓他在這裡一看退了心,那 我們的罪過就重了。「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 一句話佛在大乘經論裡講了多少遍,如果我們令一切眾生生煩惱, 豈不是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嗎?這個人討厭我,我看到他趕快迴 避,為什麼?讓他生歡喜心,這是佛菩薩。他喜歡我,我可以親近 他;他討厭我,趕快遠離,絕不讓他生煩惱。我們要在這些地方學 ,對人對事對物,常常有尊重心。   末後一句是講感應沒有障礙,『為出言音無障礙』,在我們現 前學習當中,答問無礙。有人提出問題向你請教,你都能夠解答, 你解答都不會錯誤。這要怎麼學法?要落實佛陀教誨,你才能做到 ;如果你聽得很多,學得很多,你都沒有做到,你的解答很可能有 錯誤。要做到,要落實。

第七首:   【或見如來種種光,種種照耀遍世間,或有於佛光明中,復見 諸佛現神通。】

  這首偈是讚頌「見佛光明」。第一句是「多種」,佛的光明不 只一種,無量無邊。為什麼?稱性,性德沒有邊際,深廣無盡,所 以他的光明也就沒有數量。他的光照,決定是遍虛空法界,為什麼 ?虛空法界是自性變現的,自性的光明,這個光有體有相有用,無 不遍虛空法界。『種種照耀遍世間』,「種種」這兩個字含義很深 ,說明「遍照」。下面一句『或有於佛光明中』,不是每個人都能 見到的,「或有」我們通常籠統的說一句「有緣」,這個說法也沒 有錯。有緣是什麼?具足某一些條件,你見到佛了,有人在定中見 佛,有人在夢中見佛。夢中見佛的人很多,這有兩種原因:一種是 現前修行的功夫,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 當來,必定見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佛,「一切法從心想生」 ,常常想佛,佛就會在夢中示現。如果你常常想的是貪瞋痴慢、是 損人利己,你夢中就會見妖魔鬼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一 個因素。另外一個因素是你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這一生雖然沒有 修行,甚至於也沒有想學佛,夢到佛、見到佛是過去生中的善根, 這個時候緣成熟,你見到了,見到了增長信心、增長善根。   『復見諸佛現神通』,這是於佛緣分深了,過去生中善根福德 因緣深厚。既然善根深厚,為什麼還落得今生這個樣子?這一點我 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是在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出不了 三界六道,又搞輪迴了。所以學佛人這一點不能不謹慎,要在日常 生活當中去修養,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不能有一個念頭錯了,不 能有一樁事情做錯了,菩薩道上才沒有障礙。這個話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難,是真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習氣太重,完全沒有能力 控制,這是凡夫,這是標準凡夫。英雄豪傑不是別的,有勇氣有毅 力,能把自己煩惱習氣克服,這個人不是平常人,我們世間人稱他 作英雄豪傑,這樣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會有成就。於是或是夢中、 或是定中、或者是現行,有!有這種人,不一定在什麼機緣下他看 到佛相,佛現相。現神通是佛來幫助你,幫助你覺悟、幫助你回頭 。也許你會問:「我業障很重,佛為什麼現在不現身給我看看?為 什麼他不來幫助我?」說實在話,佛現在現身給你,你也回不了頭 ,佛幫不了你的忙;真正能幫得了的時候,佛會現身。不能接受, 說是很想佛來幫助,佛真來幫助的時候,你會拒絕,你不會喜歡他 ,你覺得他太囉嗦了,他要求太多、太嚴格,我受不了。   所以佛的現身有時節因緣,我們要想見佛,記住大勢至菩薩的 教誨「憶佛念佛」,這是教我們把所有對世出世間一切妄想分別執 著放下,隨順佛陀教誨。常常念佛,常常想佛,想佛什麼?想佛的 相好光明,是想佛的果德;想佛過去劫中種種勤苦的修行,是想佛 的因行。說得具體一點,我們能夠契入,能夠下手,像《觀無量壽 佛經》上的三福,佛如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大乘《地藏菩薩本 願經》裡面說得很詳細,菩薩能將孝順自己父母的心行擴大到盡虛 空、遍法界,孝養廣度一切苦難眾生。常常想這個,不要去想世間 的是非人我,不要去想五欲六塵,想那些東西你造的是六道輪迴業 。你把念頭轉一轉,你想佛菩薩往昔累世所修所行,這個好,這是 菩薩業。常常想,念頭轉變了,自自然然就不知不覺變成行為了。   你見到一切眾生自然就會起恭敬心,看到一隻小螞蟻你也會合 掌念一句阿彌陀佛,對牠致敬,對牠供養,恭恭敬敬合掌念這一句 阿彌陀佛供養牠。牠能不能得受用,牠得受用有多大,完全看你的 誠心。印光大師所說的,你有一分誠敬,牠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 誠敬,牠得十分利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石是石頭,「生 公說法,頑石點頭」,石頭都會被感動,你就看人家那個真誠!樹 木花草石頭都會被你感動。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才能夠得真 實的受用。常常讀誦、常常思惟,這個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識,你要 用第六意識就胡思亂想了,你就會把佛的意思想錯了;這個思惟是 八正道裡面的正思惟,不好懂,不用心意識,也就是說不分別、不 執著,決定沒有妄想。這個事情或者是道理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 能理解,我們心裡有這個疑問,不要去求答案,這叫「疑情」。宗 門教下祖師大德常說,「小疑則有小悟,大疑就有大悟」;不能求 答案,一求答案就錯了,就偏差了,叫疑情。你會感得諸佛菩薩現 身,現神通來幫助你覺悟。神通就是神通變化。

第八首:   【或有見佛海雲光,從毛孔出色熾然,示現往昔修行道,令生 深信入佛智。】

  這一首是讚歎「見佛毛光」,前面見佛身光。經文頭一句『或 有見佛海雲光』,這是毛孔放光,光的名稱叫「海雲光」,顧名思 義。「海」是形容光像海一樣大,像海一樣深;「雲」是表這個光 「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雲是表這個意 思,這個意思深廣無際。『從毛孔出色熾然』,這是說光是從什麼 地方放的,這個光是從毛孔出來的。學《華嚴》的同學一定要記住 ,一毛孔裡面現無量無邊微塵剎土。我要問,佛的海雲光在不在我 們面前?在,周遍法界。哪裡會不在?確實在,我們凡夫覺察不到 。那你要問在哪裡?給諸位說,我們六根所接觸到六塵境界點點滴 滴,無一不是佛的海雲光照,而是我們迷失自性迷得太久了,變成 是麻木不仁。學佛尤其是修學《華嚴》,不能不覺悟,覺悟就是開 悟;一定要能體會,盡虛空遍法界微塵剎土無量眾生,就是諸佛如 來的清淨法身,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沒有離開如來的 身土,我們不見佛身,我們不知道佛土,這叫迷;我們在一切境界 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顛倒。   「海雲光」的德用,我們講它的作用,『示現往昔修行道』; 諸佛如來過去生中修因證果,我們有沒有見到?見到了。見到一切 眾生的善行,歡喜讚歎學習,我一定會很快的會想到「我有沒有? 」我要是沒有這個善行,趕緊發心!如果我沒有這個力量、我做不 到,做不到沒有關係,你有心,做不到是緣不具足。因具足,緣慢 慢再修。先要具足勝因,最殊勝的因地,這個因地就是大菩提心。 我們今天把它總結為十個字,真誠的心具不具足?對待一切眾生, 對待一切萬事萬物,一味真誠。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如是,他 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有沒有具足?有沒有認真來學習?不怕別人欺 騙我們,一切眾生用虛偽對我,我用真誠對他。這一切眾生用虛偽 對我的,是些什麼人?我們不知道,給你說真話,那是諸佛如來! 諸佛如來何以做這些事情?來考考我,看我功夫夠不夠?故意來誘 惑誘惑我,看我還動不動心?所以一切順境逆境,是如來變現的, 一切逆境惡緣也是如來變現的。我們要想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 德能、圓滿的相好,在哪裡修?就在這裡修。所以盡虛空遍法界, 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佛菩薩示現的境界,來幫助我、來教導我 、來成就我,我們如果在這些地方能夠稍稍體會得,那個感恩的心 才會生出來。為什麼?知道恩德了,知恩報恩。   佛菩薩示現的逆行,像「五十三參」裡面勝熱婆羅門、甘露火 王,我們要反省「這些惡行我有沒有?」如果有,立刻曉得改過自 新。為什麼?你已經有能力辨別善惡,你逐漸逐漸覺悟了。佛菩薩 示現正面的好事善行,我看到了,我也想到「我有沒有?」就在日 常生活當中。每天教你念經幹什麼?提醒自己,你念的這個經與這 一天的生活是一不是二,提醒我在這一天當中要起什麼樣的心念, 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今天說老實 話,最大的過失、最大的錯誤,我在講經常說,有意無意想控制一 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煩惱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六道輪迴的根 源;這個根要不斷掉,你怎麼能出得了?念佛不能往生。有意無意 想佔有一切人事物,而不知道身都不能佔有,這個身相是緣散則滅 ,你連身都不能佔有,你還能佔有什麼?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身心 世界一切放下,他心裡頭一個痕跡都沒有,清淨心恢復了。   身在這個世界一切隨緣,什麼都好,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 一切時、一切處念念之中,都能方便別人,能犧牲自己,這是我們 隨俗講。真正修行人,心裡頭還有犧牲,他的妄想還沒有斷,他的 分別執著還沒有斷。哪有什麼犧牲?哪有什麼奉獻?自然而然,佛 經上講「法爾如是」,不帶絲毫勉強,真正心跟虛空法界合一了, 身跟剎土眾生相融了,這樣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你才能夠體會到 毛孔放光,光中現佛!佛在示現修行,佛沒有離開我們,不是在經 典裡頭,經典裡頭沒有,在哪裡?在生活裡面。我們從早到晚,你 張開眼睛所見到的、豎起耳朵所聽到的,六根所接觸到的,毘盧遮 那佛的境界!四十一位法身菩薩的境界!在這裡頭學習。你所看到 的、你所聽到的,都是諸佛如來「往昔修行道」。現在這些菩薩正 在效法諸佛如來的修行道,當然我們生起『深信』,不知不覺契入 『佛智』,這就得受用了。   世出世間的修學,古人不同今人;古德修學,教導重視悟性, 換句話說,真正幫助學人悟入。但是悟入先決的條件是「深信」, 所以《華嚴》跟大論裡面都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 根」。沒有深信切願,怎麼能成就?這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對佛 法有幾分的信心?我們今天說實在的話,相信自己的煩惱習氣,不 相信佛法,把自己煩惱習氣執著不放。佛陀苦口婆心的教導,確實 一般人講的耳邊風,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我們起心動念一絲毫改 變都沒有。這樣下去不能說沒有好處,什麼好處?阿賴耶識裡頭種 一個善根種子;除此之外,你在這一生當中得不到受用,你在這一 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舊是三途六道。我們有沒有想過? 有沒有警覺過?有沒有想到這樣下去我們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宋朝 瑩珂法師他能夠往生、他能夠成就,就憑著一念覺悟。他出家了, 煩惱習氣深重不能持戒,破戒,自己警覺到將來必墮地獄,他自己 警覺到,恐怖了;同參道友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為了怕墮地獄苦 ,拼命去幹,他成功了。我們今天這一點警覺心沒有,前途可悲!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