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戊戌年 時令養生 立春物語
立春是一個新年度的開始,一般都在陽曆二月三日至五日間, 今年立春在台灣時間是二月四日早上五點二十九分立春入節,
其八字是戊戌年甲寅月丁卯日癸卯時, 一般通書或農民曆都說今年大利東西,不利北方/
戊戌年政經情勢 以黃帝歸藏易占 得第三十九首水山蹇(痲痺凍足)中下籤
水下有山足難行
嚴寒地凍途難進
唯有尊天敬祖祐
意誠靈通自相應
以上引用顏兆鴻老師於吉日良時向老祖三祰求得
很吻合今天之天氣 台灣各地區溫度都下降中,台南現在溫度九點九度/ 高山地區已有零下六度的低溫/
立春節氣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陡負冰,
由這三 候的名稱,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立春的節氣變化特徵,即剛剛告別了寒冷的冬天/
立春的氣候特徵
關於初候,許多文人在詩詞作品中都有提及,唐朝大詩人李白的春風吹破琉璃瓦的詩句, 精彩且誇張地形容了春風的力道,二月春風似剪刀,也將春風的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風吹綠了萬物,吹醒了冬眠的動物,所有生命都因感受到春天溫暖,而蠢蠢欲動地向外界活動, 因此產生,二候蟄蟲始振的說法/
三候說的是潛伏在深水中過冬動物的活動情況,水底的魚兒迫不及待地要到水面上來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立春與春節
在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中國,新年的來歷自然也蘊含豐富的文化意涵, 它是凝聚中國各族人民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和信仰的一種特殊的文化/
春節一般都會趕在立春時節,這正是數九天中五九`六九的時候,所以春節和立春的相對時間也不固定/
依據北斗星所指方位來講,立春這天 ,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東北方,這時對應的月份正好是正月/ 由於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公轉來計算,因此與農曆閏月閏日不好對應,所以,有的年分在春節前的臘月裡就已經立春. (大前年乙未的立春就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說明了此事)再加上春節後的立春,這一年就有兩個立春節. 叫做(兩春夾一冬)/ (例如:甲午2014年立春在陽曆二月四日卯時農曆一月初五,因甲午年有閏九月,所以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又是一個立春) 在臘月就進入立春,則臘月立春後的正月裡就不會再有立春,倘若趕上閏月或閏年,則立春就又推到明年正月, 這樣的年分就會全年都無立春節氣/民間傳說全年無立春光景不好,但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只是陽曆計算方式與農曆計算方式在排列上的差異而造成的現象/ 圍繞一個春字引出了諸多的文化內涵,代表著勤勞智慧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於是, 人們在平靜的生活中增添了更多樂趣,同時也增加了文化色彩,使生活更加豐富/
立春冬雖盡,要防倒春寒 立春時節,最容易遇上倒春寒,大前年台灣就出現此象,從2015年陽曆二月四日立春這天溫度下降,且吹西北風/ 今年戊戌也正好有此現象,此時養生應以防風禦寒為主,陰冷莫過倒春寒,預防疾病放在先,說的就是比冬天的冷風還厲害的倒春寒, 首先我們要穿得暖一點,俗話說的春桰秋凍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不注意保暖,小心英雄三五天,難受半個月/
立春後,陽氣生發,室內也要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存活和繁殖,降低流行病的發病率, 適當的在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可改善心肺功能,促進身體更迅速,更準確地調節體溫,適應春季的多變氣候/ 謹防倒春寒 當遇上倒春寒,有三類人應特別注意,首先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倒春寒可使高血壓病人中風,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第二類人是兒童,此時兒童極易感染百日咳,猩紅熱或感冒等疾病/ 第三類人是體質虛弱和免疫力低下者,在冬去春來時,不要急於脫掉冬裝, 建議多穿一段時間,來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
春裝指南
春季著裝,務必謹記春桰秋凍,春天風大,溫度偏低,人的體溫很容易散失,這個時候倘若穿的衣服過於單薄, 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而如果這個時候氣溫偏高,人們穿著又相對較少,則切記不要到陰涼處, 尤其是背陰地或洞中乘涼,以防因皮膚的毛孔快速收縮,導致熱量散失,從而造成關節或肌肉疼痛,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立春多食平性食物 立春時節氣候多變,易使人肝火內鬱,在這種情況下,養生的重點可放在飲食上, 比如溫補會使人內熱上行心肺,臉紅口渴,引起感冒發燒,因為食物有寒`熱`溫`涼`平五種食性/ 建議此時多吃平性食物,比如蘿蔔`白菜`蓮藕`銀耳`百合和其他綠色蔬菜及水果,有利於清內熱, 慎吃溫性食物,比如木瓜`南瓜`紅棗`雞肉`辣椒`山楂`茴香`海蝦`羊肉`牛骨`海參`鰱魚或白酒等/
四時痺病的發生 痺病是由於外邪入侵所致,它們在不同季節侵入人體的皮毛`血脈`肌肉`筋及骨等不同部位,引起不同部位發生痺病/ 立春時節遇到倒春寒,而沒有採取保暖措施,是最容易遇到風邪`寒邪和濕邪的侵害,所以務必要謹記春桰秋凍的養生原則/
春季感受風`寒`濕三邪,產生筋痺/ 夏季感受三邪產生脈痺/ 長夏感受三邪產生肌痺/ 秋季感受三邪產生皮痺/ 冬季感受三邪產生骨痺/
倒春寒易患病族群 當遇上倒春寒有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首先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倒春寒可使高血壓病人中風,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第二類人是兒童,此時兒童極易感染百日咳`猩紅熱或感冒等疾病/ 第三類人是體質虛弱和免疫力低下者,在冬去春來時,不要急於脫掉冬裝, 建議多穿一段時間,來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
立春養生藥膳食療 作為節氣養生的重要方法,飲食調理對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立春時節的飲食宜甜少酸,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對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不利/
在調養上可選擇疏肝理氣,柔肝養肝的草藥和食品, 如枸杞`丹參和延胡索等草藥,選配紅棗`豆豉`蔥`香菜和花生等食品/ 藥膳食療是針對人體已明顯出現氣`血`陰`陽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補已不能矯正其虧損時, 在中醫指導下施以甘平的補藥,可參考以下兩種食療藥膳:
食療藥膳1 首烏肝片: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明目的功效/ 配料中的首烏既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壓,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無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壽/ 材料:取首烏液二十c.c.,鮮豬肝二百五十克,水發木耳二十五克,青菜葉少許, 紹興酒`醋`鹽`太白粉`鮮湯`醬油`蔥`薑`蒜和油各適量/ 作法:先將首烏煎湯濃縮,取二十c.c.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淨切片,蔥`薑`蒜洗淨,蔥薑切絲,蒜切片,青菜洗淨瀝乾, 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取一半首烏汁),加少許食鹽,放適量太白粉攪拌均勻, 另把剩餘的首烏汁`醬油`紹興酒`醋`太白粉和鮮湯兌成湯汁,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 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瀝去餘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薑絲略煽出香味下豬肝`水發木耳, 爆炒數分鐘,將青菜葉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湯汁炒拌均勻,出鍋前蔥絲下鍋,翻炒幾下即成/
食療藥膳2 蝦仁韭菜:具有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的功效/ 配料中韭菜含有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璧,增強蠕動,這道菜也可作為習慣性便秘患者的膳食/ 材料:取蝦仁三十克,韭菜二百五十克,雞蛋一個,食鹽`醬油`太白粉`植物油及麻油各適量/ 作法:先將蝦仁洗淨水發漲,約二十分鐘後撈出瀝乾水份待用,韭菜擇洗乾淨,切三公分長段備用, 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太白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 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立春時令食物排行榜
食物排行榜
食物名稱
食物的五色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性質
食物的功效
營養食譜
搭配禁忌
不宜食族群扁桃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