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上感應篇 積福消災之道----貪婪無厭。

貪婪無厭。 【解釋】 貪得無厭而不知足。

【分析】 以口取物叫做婪,就是形容人的貪心,就如同口對食物一樣,永遠都沒有厭止,沒有窮極啊!老子說:「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的人,就是貧賤也很快樂;不知足的人,就是富貴也很憂愁,世人的貪求,等到了數滿的時候,終會歸於消耗散盡的啊!這個道理固然不必再說,而且還會落下一場的災禍和罪孽,則更是難以了結了啊!

故事一:

唐朝代宗皇帝的時候,中書侍郎元載(也就是當時的宰相),縱容他的幾個兒子替人關說,收受賄賂;京師及地方都受到了影響,而開始排擠忠良,進用貪贓枉法的小人;而元載家中,奢侈豪華的享受,就連皇宮都比不上啊!皇帝曾經提醒他要注意收斂些,但是他依舊不改;後來皇帝發怒,就下詔將元載收押起來,並且賜死;而元載的妻子,也被賜死;並且還抄他家,沒收他的家產;抄到沒收的鐘乳,就有五百兩之多,皇帝就下詔,分別賜給了中書、門下臺省的官員們;而得到的胡椒,竟有八百石之多;其他的物品,也是多得難以計算啊! 【嘉言】 鄭瑄說:「自古以來,位居宰相的人,何曾死於饑寒;而每每卻死於財貨,也真是令人可笑啊!」

故事二:

明朝天順年間,浙江嘉興人李銘,得到了一個寶壺;富人曹瑗就用二十石的米,要跟他交換寶壺,李銘不肯答應;就再拿去給吳汝輝看,吳汝輝就出價一百石的米,李銘方才答應準備成交;但是劉祝卻建議李銘說:「我有一個計策,可以使你獲得大利;你若是把寶壺投獻給鎮守張太監,向他謀求取得同意,將嘉興一郡的鹽鈔交給你來經營管理,那麼你就可以獲取百倍的利益啊!」李銘於是答應了,劉祝就幫忙他牽線找關係,辦成了這件事情;計算總共得到三千多兩銀子的利益,劉祝就分給李銘三分之一;李銘領了鹽鈔後就乘船回家,在船過江的時候,卻翻了船,結果鹽鈔全都弄濕毀壞了。此時嘉興太守楊繼宗,正在派人急迫的追捕鹽鈔;結果李銘被捕下獄,死在獄中;而劉祝則變賣了所有的財產,來償還鹽鈔的損失。

【再析】 古話說:「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貪得無厭之求呢?難道是在為自己的子孫算計嗎?卻不知道俗話講:「子孫不如我,要錢做甚麼?子孫強如我,要錢做甚麼?」 漢朝的疏廣曾說:「我豈是老糊塗了,不為子孫打算呢?我有舊田廬,子孫只要勤耕種,就能足以供衣食;若為子孫增贏餘,是教子孫存怠惰;賢而多錢財,則會損其志;愚而多錢財,更增多過失;而且富者眾之怨,我既然沒有什麼學問以教子孫,就不希望增加子孫的過失,而使子孫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啊!」由此觀之,司馬溫公積金不如積德的家訓,我們怎麼可以不熟背而力行呢?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