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 雨水物語

       雨水是立春後的第二個節氣,一般都在每年陽曆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間, 今年丙申2016在台灣是二月十九日下午十三點三十四分雨水中氣來臨,

其八字為丙申年庚寅月辛未日乙未時,農曆一月十二日, 如果把立春當一月上旬,那雨水就是下旬,但在農曆的日子卻不一定是這樣的, 雨水,(斗指寅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古時候人們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圭表測日影的方法計算出來的, 這一天太陽的運行位置在黃經三百三十度,影長為古尺九尺一寸六分,相當於今天的二點零五公尺/ 夜晚觀測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東北方向偏東一點,也就是寅的方位,農曆叫正月`寅月或元月/

十二消息卦為地天泰卦,卦象為上三陰下三陽,表示自冬至一陽生開始現在已進入陰陽數量相等的時候了/ 所以也有人稱三陽開泰/

雨水節氣特徵

雨水節正是數九天,(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的階段,這時的冰河由南向北逐漸融化, 北方大部份地區的氣溫都回升到攝氏零度以上,河水解凍,河裡的與魚浮出水面活動, 於是順應產生了一候瀨祭魚的說法,冬天寒冷的北方沒有適合大雁生長的溫度,到了這個時候氣溫回升, 二候候雁北,大雁因氣候的變暖而成群結隊飛回北方的其棲息地了, 三候草木萌動,春雨滋潤大地,各種草木開始萌發新芽,形成生機勃勃之勢/ 這三候候的說法將雨水節中氣的各方面生動地表現出來,雨水節期間,各地溫度也不一樣, 在北方有時還有降雪出現,同時伴隨著雨水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油菜花`杏花和紫玉蘭也相繼開放,使春天更加美麗/

雨水時節春雨貴

在古代農耕文明的時代,人們的種植耕作只能靠天吃飯,春雨貴如油`肥不過春雨的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此時是莊稼開始生長的時期,需要充足的雨水來滋潤莊稼,於是春雨就顯得尤為可貴/ 中國流傳下來的繪畫藝術中,就有這些活動的詳細記載,真實呈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祈求神靈庇佑或降雨的過程/ 這些記載是我們了解先人活動極具意義的史料,現在科技進步了,人們不再只是信仰神靈,而是用更科學的方法, 比如開渠引水,修築水庫等來克服大自然帶來的災難,讓農作物更能豐收/

雨水來臨時,脾胃養護正當時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對農民來說,雨水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對此時的養生來說, 最重要的是調養脾胃/因為脾胃歷來被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決定人之健康長壽的重要基礎/ 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 是以養生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臟中的脾,又有:(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 可見,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能攝取到充分的營養`身體健康,,反之營養缺乏,體質也由此而衰弱/

雨水莫忘養脾胃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 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 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穀,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 為氣血生化之源/ 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 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剋脾土也/ 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雨水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養脾胃不生病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及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身體新陳代謝, 維持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 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 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 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胃是五臟精氣衰`旺的根本

人體要靠五臟之氣營養全身,但五臟之氣必須依靠胃氣才能運行/ 如果胃氣不能與臟氣一併運行,呈現出真臟脈,人就會死亡/ 心`肝`脾`肺等在胃氣經過時,依靠胃氣而向手太陰肺經運行/ 身體出現疾病,胃氣能力降低,真臟氣單獨單獨到達手太陰肺經/真臟脈出現,人就會死亡/ 食物在胃中經過一連串的運化分解,胃因此而獲得了精氣/ 胃氣向體內上下運行,經過心`肝`脾`肺等臟器/

春氣在肝------木旺剋土,肝氣旺,脾氣虛/

夏氣在心

長夏在脾

秋氣在肺

冬氣在腎

arrow
arrow

    明生居士王騰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