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六卷) 1999/4/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26
請掀開經本,偈頌的第六首:
【一切眾生業差別。隨其因感種種殊。世間如是佛皆現。寂靜光天能悟入。】
這一首是寂靜光明眼梵天王他的讚頌。在《華嚴經》上,每一位天王都是代表一個不同的族群,他們所代表的範圍很大,這一個不同的族群裡面又有許多小的族群,現在外國人常講的多元文化;我們在《華嚴經》自始至終確實看到多元文化,彼此都能夠融洽的相處,顯示出多元的一體,一體的多元。這個觀念才是正確的,是佛知佛見,我們今天講的人生宇宙觀;對人生、對宇宙的看法,《華嚴》是最圓滿的、最真實的。天王他修學證果的法門,是「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在長行裡面我們讀過。他的讚頌,實際上也是他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說明他從這個法門得到的成就。
偈頌一開端,『一切眾生業差別』,這是說因;『隨其因感種種殊』,這是講果;因為造的業不一樣,現的果報就不相同,這個果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種種差別,現在我們都用族群來代表,來代表不同的果報。這兩句話把十法界依正莊嚴說盡了,細說業感是說不盡的,佛在經上有比喻講:一切諸佛共同來說,塵說剎說,無間斷說,也說不盡。佛以方便法,把這些業感歸納分類成十大類,這個說法就方便太多了。但是我們要知道,十類每一類裡面,業感差別都是無量無邊的。佛講的十類,就是講十法界這十大類。十法界都是眾生,佛也是眾生,「眾生」兩個字的本意,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換句話說,凡是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佛也不例外。因此,這個地方的眾生是廣義的。
佛是什麼業因感得的?「隨其因感」,因才感果,果就是現象。佛告訴我們,佛這個因是平等;這是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常常讀到,十法界因雖然很複雜,最重要的一個因,我們講它第一個因,最重要的一個因,佛是平等心。平等很不容易,如果我們要不和,哪裡來的平等?所以我們中國人講「和平安樂」,和平、平安、安樂,前一個字是因,後一個字是果報。我們大家能和,才能夠有平等;大家心都平了,這才安。我們今天講,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用什麼方法才真正能夠將這個願望落實?大家相處都能和睦,人人心都能夠平等,這個安與樂就落實了。所以要想和睦相處,要想人人心地得平等,諸位想想,這樁事情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
所以中國古聖先賢講的一句話,成為中國教育哲學的中心,中國教育哲學就是《禮記》裡面的「學記」,「學記」是中國的教育哲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成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領導老百姓,什麼事情最重要?教育。所以中國古代在政治制度上,把教育排在第一。古時候管理國家一切事務的,現在叫國務院,在從前叫相府;以前的宰相,就是現在的總理。古時候,事務沒有像現在這麼繁雜,分六個部;六個部裡,第一個禮部,禮部就是現在我們講的教育部,他把教育部排在第一位,這是重視教育。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在六部裡面他的地位最高,在席次上他是坐首席,地位僅次於宰相,可見得中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這是值得我們留意的。釋迦牟尼佛也非常重視教育,他連國王也不做,將軍也不做,親自來做這樁事情,這更難得了;一生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我們在講席裡介紹了很多。唯有教學,讓一切眾生開悟,心才會平等。
高級的知識分子,古時候講士大夫階級,在佛法裡面講聲聞、緣覺、菩薩。聲聞、緣覺、菩薩在佛法裡面,相當於現代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並不代表這個人的行業、生活方式,不代表這些,它是一種學位。你修學到某一個階段,真正達到和睦了,所以佛法,佛給我們學生制訂的戒律,戒律就是我們的生活規範,必須要遵守五戒十善、六和敬,真正能做得圓滿,才能拿到第一個學位。能夠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這才拿到第一個學位,你真的覺悟,這是正覺,這是小果。這個時候心平不平等?還沒有。阿羅漢、辟支佛心不平等,從什麼地方見?你看相貌,相貌不一樣不平等,相隨心轉。菩薩的相都差不多,我們看看菩薩的造像,面貌都非常祥和,都是差不多的相貌,心平了相貌就一樣,所以菩薩叫正等正覺。阿羅漢、辟支佛只叫正覺,還沒有等,他只做到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他還沒有做到平等,菩薩才平等,菩薩在修平等。平等到了圓滿,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再沒有比這個高的,達到究竟圓滿。所以佛心是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就是真如自性。
說實在話,這個心本來是平等的,你看看惠能在《壇經》裡面講的「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不就是清淨平等嗎?所以到如來果地才叫「佛佛道同」,那是真正證得清淨平等覺。菩薩雖然是平等,他是接近平等,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平等,他在修清淨平等覺。所以諸位要曉得,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平等的,本來是大覺的,現在我們失掉,自性的德能失掉了。怎麼失掉的?我們有妄想,有了妄想就不覺;從妄想裡面產生分別,有分別就不平,分別就有高下,就不平;從分別又出現執著,執著就造業,就不清淨,把我們本性裡面本具的清淨平等覺完全給喪失了。這個喪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我們恢復性德,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如何恢復?把障礙去掉就行,只要把妄想去掉、分別去掉、執著去掉,就恢復了。一切執著去掉,心就得清淨。
執著裡面,頭一個是我執。我當年學佛,我是二十六歲聞到佛法,我的緣分很好,聞到佛法大概一個月我就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是「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教給我「布施」,菩薩修學六個綱領裡,第一個是布施波羅蜜,用這個方法來放下。你放下一分就幫助你看破一分,你多看破一分,你就多肯放下一分,所以看破跟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果地,修什麼?無非就是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看破是對於事實真相明白了、覺悟了、搞清楚了,這是看破;放下是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不再打妄想,那是放下。所以頭一個最嚴重的是「我」跟「我所」,「我」是執著這個身是我,念念都要為這個身,你這個身放不下,麻煩!「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財富,我所有的眷屬,我所有的地位,這種種一切我所有的叫我所,這是身外之物。放下從哪裡放?先從身外之物放起,比較容易。對於身外一切看破了,看得淡了,不放在心上,然後逐漸能捨身,身也不執著,你就會得自在。常常想著這個身,要保養這個身,這是增長我執。
身能不能保得住?給諸位說,保不住。學佛的人大家都曉得,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讀讀《了凡四訓》就知道。所以我總是勸初學的人,開始讀什麼書?讀《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讀三百遍,讀少了你沒有印象,讀多了的時候你印象才深,你才會覺悟,你才曉得這個身是業報身,一切是命中注定。命中誰給你注定?自己注定,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業,注定的。我們要怎樣想好?把那個業轉變,就好了。我們要想自己身體好,身體健康長壽,不容易衰老,心清淨就好,心慈悲就好了。疾病從哪裡來的?從煩惱裡頭來的,真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不必去尋求仙丹妙藥,治不了你的命。如果仙丹靈藥能夠延長你的壽命,因果律就被推翻了,那業因就講不通了。所以我們懂得,再高明的醫生只能夠治病,不能夠延命。明白這個道理就看破了,看破之後再不搞這些麻煩,你這個身體輕鬆了,不再惹這些麻煩事情,心就慢慢恢復清淨、恢復平等,自然你就有智慧,開悟了。我們在經典裡面,諸位細細去讀誦、去觀察,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有沒有去找過什麼營養品來養自己、來進補?沒看到,人家身體那麼好,身體好是業報。
佛教給我們,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得來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世間有很多發大財的億萬富翁,前生布施多,是這個因來的,不是說他有什麼好運。好運的人很多,為什麼發不了財?聰明人很多,也發不了財?為什麼偏偏他發財?過去生種的業,「業差別」。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前生修法布施,這一生得聰明智慧;前生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它這裡頭有個道理在,你要明瞭這個道理,你要認真去修學,「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想求作佛,沒有別的,修清淨平等覺你就作佛了,清淨平等覺是作佛的因。我們現在正在讀這個經,《無量壽經》就是清淨平等覺經,我們雖然在讀,雖然在學習,學得不像,學得還不夠,所以我們的果報沒有得到。要怎樣才能獲得這個果報?加緊的學,努力的學,認真的去學習,這個果報在我們一生當中就會現前。所以你這個道理要是不明瞭的話,你就很難具足這些毅力決心去學習;道理明白了,你就會很認真努力去做。你才真正了解,這世間人種種想法、做法錯誤了,都在枝枝葉葉上尋求,沒有找到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菩薩的業因是什麼?菩薩是另外一個族類。佛告訴我們,菩薩是修學六度,六度是菩薩的業因。菩薩是正等正覺,等是平等,正是純正不邪,等也等同如來。他是用什麼方法得到的?佛告訴我們,他明瞭、他懂得,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綱領裡面是以「智慧」為主宰,前面五條都是事相,事上修,般若智慧是理;事相裡面充滿了真實智慧,這是菩薩。我們今天修布施,布施裡頭沒有智慧,所以只能夠得三界有漏的福報,這個福報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就是惠能大師所謂的這樁事情,這樁事情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報再大,也沒有辦法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要想出離六道,一定要智慧,真實智慧能幫助你,福報不行。所以修福固然重要,修慧更重要,佛教導我們福慧雙修,果報就殊勝了。所以如來所示現的果報,叫福慧二足尊,福德跟智慧都圓滿。
我們要想作菩薩,你就要認真的去學習、實踐這六個綱領。真肯布施,喜歡布施,遇到這些事情會盡心盡力去布施;但是布施不是盲目的,是要有智慧。今天早晨悟威師打個電話給我,希望我幫助他,幫助夏威夷淨宗學會去買個道場。我告訴他,先決的條件你內部要和睦,內部不和,給你買了道場,天天在裡頭打架造罪業,那我不是成就你的道業,是成就你的罪業,這個不可以。所以我告訴他,首先大家要和睦相處,等我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和睦?有些時候,沒有道場時大家很和睦,一有道場爭權奪利就來了。我看得很多,所以我很小心,我可以成就你,但是你們現在條件不具足。真正要做到和睦相處,是教學。新加坡這個地區,諸位看到上下一團和睦,十二年,年年在這邊講經,這邊同修很老實,他真肯幹,他真聽進去了,聽懂了,而且真的落實,所以我才全心全力幫助他們。我決定沒有偏心,我也並不是愛這個地方,這地方太熱了。你說我真正喜歡到哪個環境去住?夏威夷的環境好,四季常春;澳洲布里斯本地方也不錯,這是講居住環境。我們不是為自己,是因為這個地方眾生緣成熟,他們真肯學、真肯幹,那我們只有犧牲自己成全他們,所以決定沒有偏愛,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哪個地方人真正肯幹,我們有力量、有能力,一定無條件的去幫助他。
在現前這一、兩年當中,可以說全世界的經濟都不景氣,化緣、捐助相當困難。但是只要真正肯發心,自然有佛菩薩加持,佛菩薩會來照顧我們。這也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連出家都是章嘉大師教的。出家不要去找法師,不要去找道場,那到哪裡出家?求佛菩薩。如果你出家,想去找一個老法師跟他出家,他要不答應,你不就生煩惱了嗎?我想想沒錯,他不答應,我的確生煩惱。他說:你不要找,求佛菩薩,機緣成熟了,佛菩薩會成就這個事情。我想想很有道理就試試看,真有這個念頭,真有這個願望,所以感得我剃度師父派人來找我,請我出家,請了九次;我看他心很誠,我才答應他。這都是章嘉大師教的,不是我找他,他找我。所以我就可以談條件:我出家不做經懺、不做佛事,不搞這些;他統統都答應,我才幹,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真正發心,自然就感得三寶加持。緣不成熟的時候,這是有業障,不是自己有業障,那就是眾生有業障。如果業障消除了,一切善緣自然成就,你說這個多好!這邊李木源居士是護法最好的榜樣,他一點私心都沒有,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這真正是一個標準的護法;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總帶一點私心,他沒有。你看看這四面八方自動捐款到這邊,李木源居士手上不過錢的,不摸的,你給他,他躲避,趕快要你到帳房裡面去,他沾都不沾,這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持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守法、守規矩。佛的教誡我們要遵守,我們要認真去做;我們現在住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我們的法緣,緣有種種不同,所以居住在這個地方,當地的法律,當地的風俗習慣,當地的道德觀念,我們都要明瞭,都要遵守,才能跟這個地區的人和睦相處,才能得到這個地區的人歡迎,我們修學、弘法就會得到他們的擁護而沒有障礙。所以持戒這個意思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忍辱就是有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緣不成熟決定不能夠勉強,勉強只有造成障礙,不會把這個緣分提前成熟,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緣才慢慢的能促成。
第四個是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我們今天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精進的意思。無論是佛法還是世法,要想有成就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科技發達,分工愈來愈細,所以精進對現在人來講,概念應該是很清晰的,一門專精。在佛法裡面,它的目的是開悟,目的是明心見性。真正達到見性的時候,所有一切法門都貫通,這是古德所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都得到了。雖然一切經論都通達,一切法門也通達,為了教化初學,你還要示現一門深入;否則的話,學生不服氣,你叫我學一樣,你自己搞那麼多樣,他心裡有懷疑,他心裡不平,對他的學習就產生障礙。我們在《華嚴》看到這麼多人,你別看到他是天王的身分、神眾的身分,其實他們都是古佛再來,不是凡人,個個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應以天王身得度他就現天王身,應以鬼神身得度他就現鬼神身,實際上統統都是諸佛如來。他還是示現一個法門,示現一種身分,這就是教我們精進,做出精進的榜樣、精進的模範。我們要體會到這個意思,我們學習的障礙、疑惑、顧慮就沒有了,信心、願心就建立起來,非常重要。我們自己將來成就,一切通達了,也會示現一門,跟這個地方這些諸佛菩薩一樣,沒有兩樣。禪定也是廣義的,心自己做得了主宰。什麼叫禪定?不被外面境界誘惑,心裡面不生煩惱、不起貪瞋痴慢,這叫禪定。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起瞋恚。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禪定;外不著相叫做禪,內不動心是定。所以禪定並不是每天面壁打坐,不是的。般若是智慧,前面五樁事情充滿了高度智慧,這個人就叫菩薩。修這種業,得的果報就是菩薩。
再往下,緣覺修十二因緣,從因緣裡面覺悟的,這是緣覺。從四諦裡面覺悟的,這叫聲聞。這是我們講四聖法界,還是離不了因緣果報。往下這六道,六道裡面最殊勝的是天道,天也很複雜,種類很多,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有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分為三大類: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所以天真有,不是假的,真有上帝。我們跟基督教、天主教接觸的時候,他們信上帝,我比你信得還虔誠,一點都不假,我對上帝的敬愛超過你們。為什麼?我們對這裡頭的情形,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欲界天要修上品的十善業道,但是單單修善,你生的天只能到欲界的第二層,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忉利天,這是憑福,修善修福。往上去還要修定;換句話說,你的心不清淨,你就沒有辦法提升,清淨是定。隨著你清淨心的程度不同,往上提升的層次不一樣。在欲界上面的四層天: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天,這四層叫未到定,他的確是修禪定,禪定的功夫淺,不深。換句話說,欲是欲望,說得粗淺一點,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五欲是財色名食睡,這裡面講的色是男女之色,這個欲望沒有放下,你就離不開欲界,這是個界限。
財色名食睡真的放下,擺現面前不動心了,你就超越欲界,到色界去了。色界這個禪定算成就,你得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禪定功夫愈來愈深,你的境界愈來愈往上提升。佛給我們講這個道理,我們想想確實合情合理合法,到天上是這麼去的。你一定要有天人的那種功夫,德行的水平,自自然然就跟他相應。說對上帝的敬愛,那個心是油然而生,不用一點勉強;不但愛上帝,一切眾生他都愛。他能夠愛一切眾生,哪有不愛上帝的道理?所以佛法講的理圓滿,講得周詳,我們一定要細心去體會,細心去思惟。理明白了,我們的心就安定,就會發願依教奉行。所以,色界天不容易去。我們想想,五欲六塵在事上我們遠離了,心上呢?接觸,心裡還有沒有這個念頭?如果還有這個念頭,你還在欲界,沒有超越欲界的能力。諸位要是從這上細心去觀察,才知道生色界天比往生極樂世界難。往生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帶著你這個欲去,色界天不帶欲望。色界天人煩惱有沒有斷?沒斷,但是他伏住了,他禪定功夫確確實實把它伏住,像石頭壓草一樣,他壓住了,他不起現行;縱然接觸五欲六塵,他真的不動心,這是定功壓伏住。我們如果有這種能力,真正把煩惱壓伏住,諸位要曉得,那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跟諸位說老實話,那個伏煩惱,帶業往生,什麼時候伏?往生那一念,就是那一剎那,這一念當中煩惱不起現行,你往生了。可是這一念是關鍵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在往生的時候有把握?那就很難講。所以平時要用功,就跟練兵一樣,平時要訓練;換句話說,你對於五欲六塵愈淡薄,你的機會就愈多。如果是徹底真的放下了,那你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你完全沒有障礙。那就是我們講,你念佛的功夫得力,佛家所說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淺的,淺的裡面也分等級,等級高的確確實實在一切境緣當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都能夠做到不動心、不起念頭,決定往生,而且高品位的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生色界天容易得多。但是世間有許多對於這些事實真相沒有徹底了解的人,他願意生天,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他對天嚮往,對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這個錯了,這大錯!因為你生到色界天,壽命終了之後,依舊還搞六道輪迴,《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就講得很多,這不是究竟的辦法。
天道下面,在六道裡面講有個修羅道。實在講,阿修羅他們的業因果報,世尊在《楞嚴經》裡面講得最詳細,講得最清楚。阿修羅在五道裡頭,除了地獄之外,天道有阿修羅,人道也有阿修羅,畜生道、餓鬼道都有阿修羅。修羅是一種什麼性質?他有福,他沒有德。福報是他修的,修福的時候他帶著傲慢、自大、好勝,這些煩惱他沒有捨棄,所以得福報的時候,這種煩惱還會起現行,依舊有傲慢的習氣,有好勝的行為。我們經上講六道,講修羅是講天上阿修羅,人間的修羅都歸在人道,畜生歸畜生道,餓鬼歸餓鬼道,不單說。單說是指天阿修羅,他有天福,有天人的福報,有天王的福報,但是沒有天王的德行,天王的德行是慈悲喜捨,他好勝、好鬥、好強。所以欲界忉利天,忉利天主也常常跟阿修羅產生摩擦,甚至於發生戰爭。往上去要修禪定,定能伏煩惱,所以我們想想,從這個理論上能夠推想,夜摩天以上縱有阿修羅,也不會有戰爭,為什麼?他有定功,定能伏煩惱。但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沒有,他們沒有禪定功夫,這種現象就很可能發生。
人道修五戒十善,我們想想,我們的五戒十善做了多少?自己冷靜去反省能打多少分?五戒十善如果真正能夠打到八十分,人身可以保住,來生還能夠得人身。如果你說打個六十分,靠不住;自己跟自己打分數很寬,不可靠。真正能夠做到八十分,來生可以得人身。如果要是生天,那是百分之百,不能有一點欠缺。五戒十善做到百分之百,這個人決定生天。往下三途,三途最重要的業因是貪瞋痴,貪是餓鬼的業因,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我們中國人一般人都講,人死了就作鬼;六道輪迴,為什麼不說人死了生天,要說人死了就作鬼?但是細細想想,說這個話也不無道理,你看哪個人不貪?貪心是餓鬼的業因。世間人貪名聞利養,貪五欲六塵,甚至於學佛法還貪佛法,貪佛法也變餓鬼;不是說你貪的對象,是你貪心,貪心就是鬼心,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貪佛法、貪善法,鬼道裡頭有福報,總而言之,他是落在鬼道。要是貪邪惡,在鬼道裡就受罪,餓鬼了。佛在經上講鬼道,有多財鬼、少財鬼,無財的餓鬼,那就是你貪的對象;你貪圖善法,你將來就作多財鬼、少財鬼;你貪的是惡法,那就是餓鬼,那就很可憐。
這是把一切眾生業差別略略的說出來,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謹慎。知道六道是自己心行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也是自己心行變現出來的,為什麼不學好?為什麼要去作惡?所以真正參透了,就決定不再作惡。斷惡修善,不要人家勸勉,我們自然就會做。自己還做不到,你對於這個理論、事實真相,還沒有搞清楚,還沒有透徹。真正搞清楚、搞透徹,哪裡要人去勸?不需要。所以你究竟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從哪裡看?看你做到多少。這個問題,早年我跟章嘉大師討論過;結論:章嘉大師說佛法「知難行易」;佛法確實知難,行不難。凡聖只在一念之間,轉變非常快速,為什麼轉不過來?知太難了,你不了解。正因為如此,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釋迦牟尼佛沒有領導大家在一起共修,在佛經上沒看到過。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跟我們在一起打過佛七?打個禪七?如果有這種事情,佛經上應該大書特書,記載下來,沒有。為什麼沒有?行容易;只要把你念頭轉過來,你整個的行為就轉過來了。口的言語、身的造作都是意在指揮,意就是念頭,念頭在那裡發號施令,它在主宰。念頭轉過來,你的行為自然就轉過來,佛懂得這個道理,一生幫助大家把錯誤的觀念轉過來;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佛在這上下功夫。你的功夫成熟,自然境界就轉,轉凡成聖,轉迷為悟。所以認知太難太難!
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現在的社會,仿冒的事件層出不窮,什麼東西都有假的,連藥都有假的;這是我們中國古人,什麼都敢做假的,藥不敢做假的。為什麼?害人命,那個罪很重。現在連藥都是假的,你說怎麼得了?自己為了貪圖一點小利,不顧別人死活,這個罪業多重!現在人敢做。佛教也有假的,信佛的人很多,你得要問問:他信的佛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遇到是個假的佛法,不是正法,他所修的得不到結果,他所種的福不是真正福田,他造罪業;以為自己種福,實際上自己在造業。建道場,以為有功德,不見得。我的看法是,建茅蓬有功德,建大道場不見得有功德。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講,建大道場的時候,大家去化緣、去募捐,在建的時候個個都是菩薩,非常熱心,建好之後都變成羅剎,爭名奪利。我過去見到一家,在台灣嘉義,建道場的時候,老師父叫他的徒弟到處去化緣,道場建好了,建得也不錯,我去參觀過。裡面天天吵嘴打架,為什麼?我化了多少錢,我應該作當家,那個說我化了多少錢,我應該要做什麼,擺不平,老和尚自己也沒辦法。真的天天在爭,爭地位、爭名分,跟佛所講的完全相違背,佛教道場要修六和敬,裡面不和。所以我那個時候看到這種現象,心裡面就有很高的警惕,我一生不敢搞道場,我怕將來走到這個路子,幫助人造罪業。沒有道場的時候大家和睦,互相能尊重,一有道場都變成仇敵,那怎麼得了?想來想去釋迦牟尼佛高明,不搞道場,樹下一宿。如果釋迦牟尼佛也建個大道場,可能他底下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天天要打架;佛給我們做的示範,愈想愈有道理。道場小好,小沒有什麼好爭的,外面對你也不在意,你可以平平安安修道。所以建茅蓬是決定正確,小茅蓬,一個人住的小茅蓬,比什麼都自在。
這是說明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很難辨別,我們如果不多讀經,不經常讀經,很容易迷惑。迷惑,沒有能力辨別,這就是愚痴,愚痴墮畜生道。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一些同修告訴我,有些道場畜生通靈性,每天做早晚課的時候,有鳥到這裡來參加,每天到早晚課的時候,就有幾隻小鳥在窗口上,課誦完它就飛走,第二天課誦牠又來了。還有畜生,養的狗貓跟著大家一起修行,那些是什麼人?前世念佛修行人,墮到畜生道,所以看到有出家、在家人在這裡念佛做課誦,他生歡喜心,他來參加。愚痴墮畜生道,我們看了很清楚、很明白。這兩句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種種業差別而感得的果報。
第三句說『世間如是』,這四個字是總結,結前面兩句。底下這三個字要緊,『佛皆現』。佛現什麼?隨類化身。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他在十法界裡面現依、現正,依正都現,應以正報而得度者他現正報,應以依報而得度者他現依報。從依報裡得度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些人看流水開悟,有些人看樹上開花開悟。他天天看為什麼不開悟?就是那一剎那看的時候,他開悟了。那一剎那是佛菩薩示現的,我們一般人講靈感,佛菩薩示現的;佛菩薩絕不錯過開悟的機緣,應機示現,應機說法。所以我們在遊覽,觀賞名勝古蹟、瀏覽風景的時候有所感悟,都是佛菩薩示現的;沒有佛菩薩示現,你天天看,天天去遊,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沒有感觸?當然必須自己有感,佛菩薩才有應;自己沒有感,佛菩薩雖然應,你也是沒有感悟,自己一定要有感。感是心在道上,心常常念道,悟的緣就多。聽講經會開悟,念佛也會開悟,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都有開悟的機會,這是真的。學佛的人佛菩薩幫助他,不學佛的人佛菩薩也幫助他,為什麼?佛心平等,佛心決定沒有差別,決定沒有偏愛。所以不學佛的人也有悟處,悟了之後就變成另一個族群。在中國,修道的是一個族群,道教。現在在中國大陸,還有修種種氣功的,那也是一個族群;高級的氣功師,他心也很清淨,都有感悟。在外國有許許多多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很清楚,任何一個宗教裡面,他的成就都是佛菩薩與他有感應道交。
這一次我在澳洲有這個緣分,跟許許多多宗教領袖接觸,談到禱告、禪定可以跟神感應,這些事情是事實,決定不是迷信。感應的道理在哪裡?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所有這些現象,現在科學家也肯定這現象是假的,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他們肯定,他們承認。整個現象,他們歸納起來只是波動的現象,這科學家講的,這是愛因斯坦所講的「場」的現象,不承認有這些一切萬物存在,他們肯定這是波動現象。這個現象跟佛法講的相應,佛法所講無明,無明就是波動現象,不覺也是個波動現象。所以任何一個物質都有波動現象,現在科學家很清楚的觀察到。一般人知道最多的是光波、電磁波、聲波,這是幾乎一切眾生都肯定,都沒有疑惑,這是物的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現象速度緩慢。念頭的波動現象我們疏忽了,起心動念,念頭波動的現象快速,剎那之間周遍虛空法界。所以我們念頭一動,盡虛空遍法界,心地清淨的人統統都感覺到。這個現象,科學家沒發現,他發現的是物理的波動現象,心理的波動現象這個狀況,他們沒說清楚。
佛法裡面講得清楚,起心動念周遍法界,立刻就周遍法界。所以跟諸佛菩薩,跟這些聖者,乃至於跟天龍鬼神,鬼神裡面有修定的,他們立刻就知道,這是為什麼你禱告會有靈驗。你禱告,真誠心禱告就有感應;你禱告裡頭帶著有自私自利,帶著有損人利己,這個感應就沒有了。你雖然是個教徒,你禱告你奉事的神明,神明是大公無私的,神明決定不會受你的賄賂,不會聽你虛偽的恭惟,不會聽這些。你的心真誠,你為眾生,你為大眾的福利,立刻就有感應。夾雜著自私自利,夾雜著損人利己,你祭神,神也不來。這個道理,我們中國古書裡記載就很多,所謂是誠則靈,不誠就不靈。可見得是無關於你對佛菩薩信不信;你真誠,不信也靈;你不誠心,信也不靈。佛菩薩如是,這一切神明無一不如是,我們在《華嚴》上看到太多太多。「佛皆現」,佛是平等的示現。寂靜光明眼梵王,他從這個地方,修學這個法門悟入的。『入』是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作佛,就成佛了。清涼的四分,講證,入就是證的意思,我們講證果、講成佛,悟入就是說這個意思。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留言列表